這兩天,一則有關寧夏60噸小米、玉米糝子等農產品滯銷,希望能得到助農宣傳和幫助的消息在各個群里流傳。
看完消息,也讓人有些感慨,并讓威記想到了銀川的餐飲菜肴。
說起來,銀川真稱得上是“塞上新天府”、“魚米之鄉”。因為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地理環境,使得這里的物產富饒并且品質獨特,富有特色。眾所周知的羊肉,枸杞等就不多說了,像小米、玉米糝子等也是同樣品質過硬。
簡單點來歸總,就是銀川的食材多,品質優,是非常好的烹飪原料,從素菜到肉類,從糧食到瓜果,為廚師做菜提供了優質的原材料。
比如說,寧夏所產的糧食(包括上述的小米和玉米糝),最大的特點就是甜度夠,糯性強。像小米,煮出來都帶一層“米油”和膠質感,口感十分不錯,人們也喜歡煮小米粥吃。還有就是做成“黃米糕”、“粘飯”等。
不過,大概也僅限于此,體現出寧夏的一個吃法單一問題。也體現出銀川餐飲缺乏創新,真是可惜了這么好的烹飪原料。
比如說,現在外出吃飯,感覺菜館菜肴雷同,同質化太嚴重,似乎銀川就那樣幾道特色菜一般。
有人可能會反駁說,以前也創新了很多菜肴,可是反復下來,優勝略汰,人們還是只喜歡點這幾道菜,有什么辦法?
就在今天,威記吃到了從老家寄來的粽子,打開一看,竟然是小米做的!一問,原來是從西北買的。可是威記在銀川沒吃過啊?在銀川吃的粽子,就是蘆葦葉包糯米和棗子的三角粽,口味太單一了。
要是生產粽子的廠商也包小米粽子,這小米還會滯銷嗎?或者餐飲廚師開發一些和小米有關的菜肴或者小吃,不也能促銷嗎?
其實,小米的烹飪可能性遠不止于此。在山西、陜西一帶,小米常被制成"小米涼粉",夏日里拌上辣椒油、陳醋,清爽開胃;在河北,人們會將小米與紅豆一起蒸成"二米飯",香甜軟糯;就連南方的廣式茶樓里,也有一道"小米南瓜盅",將小米與南瓜同蒸,既養生又美味。
或者小米蒸排骨,小米煨海參、各種小米營養粥等,這些都是很好的菜肴。
銀川的廚師們完全可以借鑒這些做法,再結合本地特色進行創新。比如,用寧夏優質的羊肉湯來煮小米粥,撒上一把枸杞,就是一道滋補的"塞上養生粥";或者將小米與本地特產灘羊肉一起做成肉粽,既保留了傳統風味,又增添了新意。
其實不光是小米,寧夏其他優質農產品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威記記得去年在鄰省吃過一道"玉米糝子燉土雞",鮮香濃郁,讓人回味無窮。而寧夏的玉米糝子品質更佳,卻很少見到這樣的創新吃法。
或許,這次農產品滯銷的困境,正是一個轉型的契機。如今不是要重塑銀川餐飲形象和品牌嗎?當地餐飲協會可以組織各餐飲企業,廚師們利用本地烹飪原料,開展創新菜品研發比賽,媒體也可以策劃一些"舌尖上的寧夏"專題報道。讓更多人了解這些優質食材的潛力,也為農民打開新的銷路。
畢竟,再好的食材,也需要用創新的烹飪方式來展現它的價值。
不然也太白瞎銀川“塞上新天府”的天賦異稟優勢了!
我是威記聊美食 ,用溫暖的文字,講述美食美味!謝謝閱讀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