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云層,二樓培訓室已座無虛席。安全專員盧慶峰攜其團隊精心籌備的"生命至上"安全警示教育活動,以沉浸式體驗開啟了企業安全生產月的新篇章。這場持續1個半小時的安全特訓,通過《安全生產啟示錄》專題片的震撼展映,配合交互式情景模擬,將安全教育的維度提升至全新高度。
在環形巨幕的包圍下,我們目睹了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故中消防戰士的逆行身影,感受到深圳光明新區滑坡事故里被埋者絕望的敲擊聲。當三維成像技術還原某化工廠操作失誤引發的連鎖爆炸時,前排同事不約而同后仰躲避撲面而來的熱浪。這些經過事故重現專家核實的場景,配合杜比全景聲效,讓每位參與者都真切體會到"安全紅線"的物理意義。
我的筆記本上洇開數處汗漬,心情如灌鉛般沉重。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因違規操作導致的工傷事故中,83%源于僥幸心理。這讓我想起海因里希法則揭示的300:29:1事故概率——每起重大傷亡背后,都蟄伏著數百個安全隱患。安全不是效益的絆腳石,恰是企業基業長青的DNA,就像精密儀器的防護罩,看似限制操作空間,實為永續運轉的根本保障。
在生產實踐中,我們應嚴格遵守"三查四定"工作法:班前查防護裝備完整性,確保每位員工都能安全上崗,崗中查操作流程合規性,杜絕任何違章操作的發生,交班查設備運行穩定性,為下一班次的生產安全打下堅實的基礎。對特殊作業實行定方案、定人員、定監護、定應急的閉環管理。就像外科手術的消毒流程,看似繁瑣的步驟實為生命護航的必須。
這種嚴謹作風更應延伸至生活維度。我們應習慣在手機設置"安全巡檢"提醒:晨起檢查燃氣閥門是否歸零,如同檢查生產設備的急停按鈕;通勤時踐行"防御性駕駛"理念,將每個路口視為高風險作業區。周末的家庭安全日里,帶著孩子繪制家庭逃生路線圖,把消防演練變成親子游戲,讓孩子在玩樂中學會保護自我。
看到3D版2018年深圳龍崗的那場注塑車間事故,至今讓我心有余悸。因趕工省略模具預熱程序,結果導致飛濺的金屬碎屑如霰彈般擊穿三名工友的防護面罩。血色黎明的天空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安全生產,容不得半點疏忽和僥幸,。
當專題片落幕時,盧專員鄭重的講:每個安全決策如同多米諾骨牌,看似孤立的選項實則環環相扣。我們恍然大悟,安全生產不是某個部門的獨角戲,而是全員參與的協奏曲。讓我們攜手共筑安全長城,在每道工序植入"防呆"基因,讓每個家庭都成為安全堡壘,真正實現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質變飛躍。(遂平克明八車間 韓慧)
作者近照:韓慧
編輯:王建萍
轉載是一種動力|分享是一種美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