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說明:授權轉載微博:“Coelurus”大佬,大家快去微博關注這位坦裝大佬!
小海豚注釋:在小海豚還是小小海豚的時候,在《現代兵器》雜志上就看到過這個驚世駭俗被拍扁的坦克炮塔設計,過去這么多年依然記憶尤深,非常感謝“Coelurus”大佬的好文,讓小海豚時隔多年又想起那個手捧軍事雜志看的愛不釋手的少年!
圖為現存于約旦安曼皇家坦克博物館(RTM)的侯賽因“獵鷹”主戰(zhàn)坦克。
此升級型坦克由約旦阿卜杜拉二世國王設計和發(fā)展局(KADDB)開發(fā),自1996年開始開展多項裝甲車輛開發(fā)項目,其中包括了AB9主戰(zhàn)坦克升級項目。
在AB9C4項目下,由約旦KADDB設計局與南非“機械設計局”(MDB)共同開發(fā)了“獵鷹”(Falcon)低輪廓/小投影炮塔,AB9C4“獵鷹I”(Falcon I)于2000年完成開發(fā),并安裝在皇家約旦陸軍一輛“塔里克”(Tariq,即百夫長)主戰(zhàn)坦克的底盤上(圖4、5)。
該炮塔的特征為所有乘員位于炮塔環(huán)之下,后部安裝有尾艙式自動裝彈機?!矮C鷹I”小投影炮塔采用了瑞士RUAG的50倍徑CTG 120滑膛炮,炮塔乘員包括車長及炮長,車長位于炮塔右側,炮長位于左側,其采用了英國泰雷茲光電的瞄準系統(tǒng),包括車長的CS2000周視瞄準系統(tǒng)(由南非IST動力設計,后技術轉讓予泰雷茲光電)與炮長DNGS B潛望式晝夜瞄準鏡。
CS2000車長周視瞄準系統(tǒng)的光電載荷包括最多三種視場角/倍率的晝間攝像頭、激光測距儀以及熱成像儀,炮長DNGS B晝夜瞄準鏡擁有最大6倍晝間放大倍率,瞄準線俯仰角為+50°/-10° ,并安裝有被動微光夜視儀(II)。“獵鷹I”原計劃還將安裝英國科爾布蘭德的"Trilom"紅外信號抑制涂料、泰雷茲AFV系統(tǒng)的"Cerebus"防御輔助系統(tǒng)(DAS),該系統(tǒng)包括了萊茵金屬的"Maske"多光譜煙霧彈發(fā)射器與泰雷茲光電的LWD2激光告警裝置。
在完成AB9C4“獵鷹I”小投影炮塔后,約旦KADDB設計局緊接著開展了新的AB9C5“獵鷹II”(Falcon II)炮塔的設計開發(fā)工作(圖8):
新型炮塔計劃安裝在從英國新接收的“侯賽因”(Al Hussein,即挑戰(zhàn)者1)坦克上。新型“獵鷹II”小投影炮塔于2002年末完成制造,并安裝在侯賽因坦克的底盤上,隨后裝有“獵鷹II”炮塔的侯賽因“獵鷹II”坦克首次于2003年阿聯酋阿布扎比的IDEX 2003防務展(圖9)公開亮相:
隔年3月在約旦SOFEX 2004防務展上也展出了“獵鷹II”小投影炮塔(圖10):
“獵鷹II”小投影炮塔主要由KADDB設計局、南非“機械設計局”(MDB)與南非IST動力聯合開發(fā)。相較于“獵鷹I”,“獵鷹II”具有改進的裝甲包,其重新修改了炮盾與前裝甲設計,并安裝有激光告警接收器(LWR)、自動滅火抑爆系統(tǒng)、尾艙泄壓板與附加裝甲包等。
“獵鷹II”小投影炮塔同樣采用了RUAG的50倍徑CTG 120緊湊型坦克炮,在“獵鷹II”炮塔中最大后座行程為420mm?!矮C鷹II”炮塔后部安裝有英國克拉弗勒姆(Claverham)開發(fā)的11發(fā)尾艙式自動裝彈機,即用彈1發(fā),備彈10發(fā),射速每分鐘8發(fā),可在最初10秒內爆發(fā)射擊3發(fā),車體可儲存17發(fā)彈藥?!矮C鷹II”的炮塔電氣系統(tǒng)由IST動力負責開發(fā)與集成工作,包括全電炮控系統(tǒng)、“火力指向系統(tǒng)”(FDS)火控、車體空調系統(tǒng)、NBC核生化超壓防護系統(tǒng)、自動火災探測與滅火抑爆系統(tǒng)。
火力指向系統(tǒng)”(FDS)火控組成包括車長周視瞄準系統(tǒng)、炮長瞄準鏡、作戰(zhàn)面板(CP)、火控計算機(FCC)、炮控系統(tǒng)、氣象傳感器、傾角/俯仰角傳感器、耳軸位置傳感器及發(fā)射藥溫度傳感器,其觀瞄基本沿用了“獵鷹I”的瞄準分系統(tǒng),采用了裝有第二代熱成像儀的IST動力CS2000車長周視瞄準系統(tǒng)與整合微光夜視儀(II)的泰雷茲DNGS B炮長瞄準鏡,DNGS B炮長瞄準鏡與主炮機械連接。其生存能力升級中的模塊化多用途裝甲包包括了熱信號抑制、多光譜煙霧彈發(fā)射器與激光告警裝置,可提前告知車組威脅并發(fā)射煙霧彈躲避以增加生存機會。“獵鷹II”小投影炮塔總重約17.5噸,安裝在挑戰(zhàn)者1/侯賽因底盤上車輛總重約59噸。
原計劃繼續(xù)發(fā)展新的“獵鷹III”炮塔,改進包括隱身輪廓外形、修改的側開式艙口、更先進的全電炮控系統(tǒng)與17發(fā)尾艙式自動裝彈機,但因為臨時實施的侯賽因’混合型‘(AHH)坦克與“獵鷹II”炮塔改進而被擱置。在2004年4月,侯賽因“獵鷹II”坦克完成了初步射擊試驗,并使用了法國GIAT的OFL 120 F1穿甲彈進行了測試(圖11)。
同年KADDB設計局繼續(xù)對“獵鷹II”進行進一步改進,2004年8月安裝了由南非IST動力開發(fā)的新型光電瞄準系統(tǒng)以供車長與炮長使用,并在9月開展了試驗。2005年3月升級有IST“穩(wěn)定型視頻瞄準系統(tǒng)”(SVS)的侯賽因“獵鷹II”坦克繼續(xù)進行了實彈射擊試驗,此次試驗包括了驗證靜止與行進間射擊能力。
新改進的“獵鷹II”小投影炮塔采用了IST動力的CS2001車長周視瞄準系統(tǒng)與GS2000炮長主瞄準系統(tǒng),原本炮長的DNGS B潛望式瞄準鏡可作為備用鏡使用。車長的CS2001穩(wěn)定型周視瞄準系統(tǒng)包括三個視場角/倍率的CCD晝間攝像頭與制冷熱成像儀,炮長GS2000穩(wěn)定型瞄準系統(tǒng)包括三個視場角/倍率的晝間CCD攝像頭、人眼安全激光測距儀、與兩種視場角的制冷熱成像儀,上述兩種SVS瞄準系統(tǒng)晝間通道視場角皆可選擇窄0.7°到寬17°,熱成像儀則來自南非Denel KENIS的384×288元第三代凝視型中波紅外熱成像,并具備微掃描技術。
升級后的“獵鷹II”炮塔也采用改進的火控系統(tǒng),帶有10.4英寸平面顯示器的集成式作戰(zhàn)面板可顯示的信息包括瞄準系統(tǒng)畫面、分劃、距離、GPS定位位置、火炮指向相對車輛位置、彈藥清單等。新型火控系統(tǒng)具備了完整的獵殲能力,此外也集成了IST的自動跟蹤系統(tǒng),將瞄準點置于指定目標上,可選擇兩種模式進行跟蹤,包括“慣性跟蹤”與“重新捕獲”。
若目標相對熱成像畫面背景輪廓模糊,進入“慣性跟蹤”,系統(tǒng)在處理視頻圖像后提取目標特征以預測路徑進行跟蹤,在目標清晰的情況下則“重新捕獲”進行自動跟蹤。
裝有IST“穩(wěn)定型視頻瞄準系統(tǒng)”(SVS)的新“獵鷹II”小投影炮塔后來也在2006年約旦SOFEX 2006防務展上展出。 不過直至如今,尚未有任何計劃將AB9C4“獵鷹II”炮塔為皇家約旦陸軍投入生產。(圖18為2015年KADDB官網的“獵鷹II”炮塔介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