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天公有點“擰脾氣”。南方持續下著“連陰雨”,安徽、江西等地暴雨一場接一場。田里的水洼像喝飽了的碗,莊稼根須泡在水里直“喘氣”。
北方卻被高溫“烤”得冒火,山東多地氣溫沖上35℃,地皮曬得裂開口子。
正是莊稼拔節長穗的節骨眼,這天氣像兩道坎橫在鄉親們面前。
老一輩常說“五月雨多壞谷倉,六月太陽曬斷糧”,這話現在聽著心里發緊。南方的稻田里,排水渠得趕緊通一通了。
去年老張沒及時清溝,地里積水泡爛了秧苗,減產了兩成。現在該趁著雨間歇,拿鐵鍬把田邊溝渠挖深、挖寬,讓雨水能暢快流走。大棚種植的鄉親,得檢查棚架是否牢固,別讓大雨壓垮了架子。
北方的玉米地,葉子卷成了“旱煙卷”,澆水得抓緊。但晌午頭可別澆水,老把式都知道“熱地澆冷水,莊稼要生病”。最好趕早晚澆,或者滴灌,讓水慢慢滲進土里。
有人說“靠天吃飯不如改地換天”,這話有道理卻不全對。咱老輩傳下來的看云識天氣、草木灰防潮這些法子,依舊好使。
不過現在有氣象衛星、土壤墑情監測,兩者結合才更穩當。
就像河南老李,去年既用土辦法觀察天象,又看了氣象APP的預警。
提前給果園蓋了防雹網,愣是躲開了那場突襲的干熱風。可眼下還有個愁人的事,持續陰雨會不會誘發病蟲害?高溫干旱又會不會讓紅蜘蛛、蚜蟲爆發?
這些都得提前防備,農藥、噴霧器該準備起來了。不同地方情況不一樣,東北得防著夜里突然來的“倒春寒尾巴”。
南方山區要留意山體滑坡,別讓泥石沖了梯田。有人問,這極端天氣以后會不會越來越多?咱說不好,但眼前的農時可不能耽誤。
農業站最近天天廣播,讓大家抓緊時間給莊稼補肥。
暴雨過后,土壤里的養分跟著水流走了,得追點復合肥。干旱地區可以葉面噴點尿素,讓莊稼“喝”點速效養分。
我個人覺得,咱農民既要盯著天,更要勤動手。天氣再難,只要把該做的活計落到位,收成就有盼頭。就像村東頭的王大爺,年年把田侍弄得精細。
去年大旱,他的玉米地比別人家多收了兩麻袋。現在該做啥?列個清單給大伙:南方鄉親,明后天雨小了,趕緊清溝渠、查大棚、噴殺菌劑;北方鄉親,早晚澆水、覆蓋地膜保墑、準備防蟲藥;不管南北,都抽時間去鎮上農技站問問,有沒有最新的應對法子。
天氣不等人,農時貴如金,現在多流點汗,秋后少嘆點氣。至于未來天氣走勢,咱先把眼前的活做好,心里就有底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