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今天老師批評我了,但我覺得她說得不對......"
“爸,我跟你說,我新認識了一個好哥們,他......”
聽到兒子放學后主動分享學校的事情,楊媽媽的心里涌起一陣暖流。
一年前,這樣溫馨的對話,在她的家庭里幾乎不可能出現。
01
"最熟悉的陌生人"
楊女士來自江西,曾經是一位為親子關系焦慮不已的媽媽。
她至今記得那時候,家里沉默得令人窒息:
兒子放學回家后,總是一如既往,沉默地上桌,沉默地吃飯,再沉默地躲進房間,和家人沒有任何交流。
更讓她心痛的是,兒子已經12年不曾叫過一聲"爸爸",父子間的隔閡深不見底,形同陌路。
親子關系可以說是降至冰點。
而夫妻關系更是充滿火藥味。
"以前我和我老公說話,三句不到就開始互懟,但我自己根本沒意識到這是個問題。"楊媽媽回憶道。
這個家仿佛是一個空殼,每個人都在,但心離得很遠。
自己的孩子并不是內向孤僻,不愛說話,也許恰恰相反,孩子在學校、在同學朋友面前可能很活躍,可怎么一回家就變成“啞巴”?
楊媽媽苦惱了很久,突然意識到,問題可能出在做家長的身上。
02
破冰時刻
改變始于一次偶然。
點進自動自發的直播課后,黃導的課程理念瞬間擊中了她。
楊媽媽發現,黃導講的到的各種家庭教育容易出現的坑,她基本踩了個遍,好像黃導說的每句話都在說她家的情況。
楊媽媽這才明白,問題并不是【孩子不愿意溝通】,而是【我們根本沒找到與孩子溝通的正確方式】!
她當即報名了"自動自發"的線下課程,開始系統學習親子溝通、情緒管理和家庭關系重建的方法。
學習了黃導的課程之后,楊媽媽感觸頗深。
她放棄了強迫兒子開口交流的想法,而是用“自動自發”思想的核心知識,用"非暴力溝通"的技巧,慢慢打開了孩子的心門。
最讓她震撼的是,與父親僵持了12年的兒子,終于主動喊了一聲"爸爸"。
如今,父子倆不僅恢復了正常交流,還會一起互相開玩笑,肢體接觸也多了,經常勾肩搭背地聊天。
兒子在學校遇到什么事,不管大小與好壞,也會主動坦誠地與楊媽媽分享。
不光親子關系變得健康起來,夫妻關系更是大大改善。
楊媽媽笑著說:“以前我丈夫根本不會主動接我回家,現在只要我晚上有事回來晚了,他都會主動來接。”
從"互懟"到"互相支持",夫妻間的對話不再充滿攻擊性,而是多了理解和包容。
同時,楊媽媽也與自己的母親和解了。
由于母親長期對家人嘮叨抱怨,楊女士從小對母親心懷怨念,對母親抗拒溝通和肢體接觸,連回家都成了一種負擔。
通過課程中的"原生家庭療愈"指導,現在,她不僅能和母親手挽著手散步,還會主動說心里話。
"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畫面。"
楊媽媽很是感慨。
03
結語
楊女士家庭轉變的關鍵在于打破了“指責-防御”的惡性循環。
當家長停止用“你應該”的句式,孩子才會卸下心防。
為什么我們課程有效?
——三大轉變原理:
1、鏡像神經元效應:父母情緒穩定后,孩子會自動模仿這種狀態
2、安全基地理論:夫妻關系改善,讓孩子有了敢于表達的安全感
3、代際傳遞阻斷:療愈原生家庭創傷,才能給孩子健康的愛
專業指導很重要,不要閉門造車。
在我們自動自發的課堂里,像這樣的家庭還有很多——從爭吵不斷到和諧相處,從焦慮迷茫到自信綻放,在黃導課堂找回幸福的案例已有450萬個。
我們始終致力于打破傳統管教的枷鎖,幫助家長解鎖孩子自動自發成長的密碼。
如果您也面臨:
孩子拒絕溝通,沉迷手機
夫妻為教育問題爭執不休
原生家庭陰影影響現在生活
>>點擊下方了解精品課程<<
改變,從一場學習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