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金湖推行同城公務“簡約分餐制”
一律吃食堂,鎮街公務接待費下降近三成
“留還是不留?找誰陪?”過去每到飯點,看著縣里來的考察人員,金湖縣戴樓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李偉杰經常犯難:不留,怕被指“不講人情”、影響工作;留,則意味著整個中午泡在餐桌上,耗費精力不說,還可能觸碰紀律紅線。最忙時,他一個中午要輾轉于兩撥接待,陪吃陪聊間,本該用于抓工作落實的時間悄然流逝。
如今,隨著金湖同城公務“簡約分餐制”改革的落地,類似的“接待焦慮”得到有力破解。今年2月起,金湖縣明確縣直部門赴鎮街公務活動實行“零桌餐”,確需就餐的一律在政府食堂自費分餐。改革以來,全縣鎮街公務接待費用同比下降近30%,相關經驗已在淮安全市推廣。
改革的邏輯起點,從來都是對現實問題的精準把脈。盡管“無公函不接待”的規定早已出臺,但在基層實踐中,當縣直部門以考核、檢查等名義下基層時,基層單位為爭取“好成績”或項目資金,往往不敢“怠慢”,甚至不惜違規超標準安排桌餐。金湖縣紀委監委調研發現,雖然縣城到最遠鎮街車程不足1小時,全縣8個鎮街同城公務接待仍占公務接待總量的1/3左右,存在接待標準模糊、用餐耗時較長、違規風險突出等問題。
金湖的困擾,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基層公務接待的共性困境。在“公務往來”與“私人情面”的交織纏繞下,一些地區甚至滋生出接待“內卷”和攀比之風——考察組還沒到,基層就通過多種渠道打探到領導的飲食喜好,提前備妥特色菜品;從陪餐人數的精準配比到職級的對應安排,乃至“一把手是否親自作陪”,都被細化為衡量“重視程度”的標尺。“一旦考核不好,事后還會反思是不是之前招待不周。”一名基層干部坦言。
如何從制度層面切斷“接待能力=工作能力”的隱性關聯?金湖率先在同城公務接待上“破局”,通過“三個嚴禁、兩個一律”的剛性約束,重塑同城公務交往規則:嚴禁同城接待、互相吃請;嚴禁鎮街提供“桌餐”形式工作餐;嚴禁轉嫁接待費用;確需就餐的一律在政府食堂自費分餐,一律執行同工同餐同價標準。
改革并非“另起爐灶”,而是在2017年公務接待改革基礎上的升級優化——每個鎮街政府食堂配備工作餐卡支付終端,打通跨區域用餐結算限制,并通過“掃碼用餐+電子留痕”實現全程可追溯,既不增加基層負擔,又讓監管有跡可循。
改革之初,一些基層干部也曾心里犯嘀咕:這次會不會“雷聲大雨點小”?“關鍵少數”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打消了基層的疑慮——從縣委主要領導到縣直部門負責人,下基層時帶頭到鎮街食堂吃工作餐,用實際行動讓大家看到改革是“動真格”的。截至目前,全縣有內設食堂的7個鎮街累計接待縣直部門用餐72批246人次。
金南鎮人大主席朱永洲對改革初期的一個場景印象深刻。鎮黨委召開民主生活會,12點半散會時已到飯點。擱在以往,基層干部往往會試探著挽留上級參會人員用餐,而這次,縣紀委、組織部的干部主動提出去食堂刷卡用餐,全程沒讓基層做任何特殊安排。“上面帶頭執行,基層就不用費心思揣摩上意了,按規矩辦事反而更輕松。”朱永洲感慨道。
金南鎮黨政辦主任梁致遠對改革的感受更為直觀。改革前,他隔三岔五就有接待任務,排方案、訂酒店、定菜單,每個環節都要費不少神;改革后,每月也就一兩次商務接待和公函接待。今年2—4月,金南鎮公務接待費用由去年同期的1.5萬多元降至7500多元,降幅近半。為方便鎮外單位就餐,鎮食堂專門設置簡約分餐窗口,配備刷卡設備,還將精力轉向提升分餐質量,5月推出健康“減脂餐”。
值得關注的是,改革并非“一刀切”:對于縣各部門牽頭組織的調研、會議、培訓等,或者接待上級部門到鎮街開展公務活動,需要在鎮街就餐的,明確“誰牽頭、誰接待”原則,由牽頭單位結算費用,避免把費用轉嫁給基層。
“改革最難的是思想轉變。”金湖縣紀委常務副書記、監委副主任、縣委巡察辦主任郭彩艷坦言,要讓縣級部門放下“被接待”的慣性思維,讓基層單位卸下“搞接待”的被動負擔,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為功、化風成俗。
制度出臺的同時,金湖縣紀委監委與縣財政局、縣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建立協同監督機制,每月以“四不兩直”的方式聯合抽查不少于10個縣直部門,實現鎮街食堂監督全覆蓋。不久前,縣紀委監委通過公車監管系統發現一輛外派公車在午餐時間停靠在餐館旁,順藤摸瓜揪出某鄉鎮違規搞同城接待的問題,隨后在全縣進行通報。
制度實施以來,全縣紀檢監察機關受理的違規吃喝問題信訪量同比下降了50%。李偉杰發現,改革后,縣里可來可不來的檢查考核少了一大半,檢查考核從“寒暄式聽匯報”變成了“直奔問題、解決困難”,效率明顯提高,“公務交往真正回歸‘干事創業’的初心”。(顧 敏)
來源:新華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