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我縣一家主打外賣的網紅甜品店里,縣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打開冰柜門,仔細檢查奶油包裝上的各類信息。
“您看,這款動物奶油開封后必須48小時內用完,建議標注開封時間。”執法人員一邊指出問題,一邊將一張印有“食品安全封簽”的貼紙遞給店主,“外賣配送時貼上這個封簽,既能保證食品不受污染,也能讓顧客放心。”店主連連點頭,立即著手整改。
這樣的一幕,正是縣市場監管局開展無堂食外賣專項整治行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網絡餐飲市場快速發展,無堂食外賣店鋪因其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迅速增多,但部分商家后廚環境隱蔽、操作不規范,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為切實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縣市場監管局采取“線上+線下”“監管+指導”“智慧+網格”的“三合一”模式,對全縣無堂食外賣餐飲店開展專項整治。
截至目前,累計檢查150家,發現并整改問題33個,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6份,立案查處1起,督促38家已停業的外賣店鋪辦理注銷手續。
線上,該局通過食品經營許可數據篩查、網絡訂餐平臺信息共享、外賣騎手反饋等多種方式,全面摸排轄區內外賣經營主體情況,建立112家無堂食外賣店鋪專項監管臺賬,確保底數清、情況明。
線下,執法人員重點檢查商家經營資質、環境衛生、食材儲存、人員健康管理等環節,對發現的問題現場指導整改,并建立“回頭看”機制,確保整改到位。
同時,該局還召集美團、餓了么等第三方平臺召開行政指導會,要求平臺嚴格落實入網審核責任,杜絕無證、假證經營行為,并積極推廣“食安封簽”,減少配送過程中的食品安全風險。
此外,該局還依托智慧監管平臺,推行網格化管理模式,將14名執法人員納入監管網格,通過“數據篩查—問題預警—現場核查”機制,對網絡餐飲服務進行動態監測。系統自動抓取消費者投訴集中、評分較低的外賣商家,生成重點監管名單,執法人員據此開展靶向檢查,提升監管精準度。
“食品安全沒有‘看不見’的角落。”縣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鞏固專項整治成果,建立外賣餐飲“紅黑榜”制度,對衛生條件好、規范經營的商家給予平臺流量支持,對問題商家采取下架處理,倒逼外賣行業提升食品安全水平,讓消費者點得放心、吃得安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