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北京5月21日訊(記者黃曉芳)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提出20周年。在國新辦21日舉行的“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上,5位自然資源領域代表圍繞“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近年來,我國構建了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鄉村分院院長陳琳介紹,為更好保護傳承上海傳統文化和鄉土風貌,她的團隊將打造“滬派江南”作為上海特色村落風貌保護的目標,首批選擇15個試點,聯合500余位規劃師、建筑師、景觀師開展了千余次調研,深入了解村民需求,舉辦行走鄉村、田野觀察等公眾活動,讓公眾更好了解上海鄉村獨有的歷史文化、鄉土特色。
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大隊長丁正江扎根野外找礦一線26年,主持探獲我國首例海上特大型金礦,開創海域金礦勘查先河,累計主持參與探獲金資源量超1300噸,助推膠東地區躍升為世界第三大金礦集區。突破覆蓋區、深部及海域復雜條件找礦技術難題,提出并建立了新類型金礦找礦理論。
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東安村村委會主任、村級田長王娟惠將“耕地保護”寫入了村規民約,對耕地實行網格化監管,帶領村級巡查員定期巡查耕地、及時處理耕地保護智能化監管系統預警信息,實現了違法占用耕地“零新增”。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極地船舶管理中心主任,“雪龍2”號首任船長趙炎平介紹,他12次參加南極科學考察、4次參加北極科學考察。作為“雪龍2”號首任船長,率隊順利完成了“雪龍2”號南極首航和北極首航任務,開啟了中國極地考察事業“雙龍探極”的新模式。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迪政當村生態護林員李玉花說,她和隊員們長年巡護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核心區,守護著祖國西南邊境1600平方公里的森林。巡山過程中走訪村民、宣傳生態保護知識,張貼警示標語、標牌等,管轄區域內近3年來未發生偷砍盜伐、偷捕盜獵、森林火災等破壞森林資源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