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為何每座城市都想辦馬拉松?
問題二、馬拉松背后的產業(yè)鏈到底是什么?
可能很多網友會發(fā)現(xiàn),這些年身邊跑馬拉松的是越來越多了,稍不注意,就會在朋友圈看到這類大神的存在,甚至在網上很多公眾人物也是這項運動的忠實粉絲(這項運動在國內已經非常普及)。
而實際上,可能你不知道,其實各大城市爭先辦馬拉松,更像是一種形象工程(這里的重點是形象工程);而且從經濟的角度,一座城市愛好跑步的人越多,經濟可能就會越好。
因為除了一年四季要換裝備(這是剛需),還有跑票以及相關的旅游收入(很多古城一票難求也是事實,而且參與者在所在地的消費周期一般為三到七天),甚至還會改善一座城市的營商環(huán)境(一座城市是否宜居,這也是個比較明顯的指標)。
再加上,跑步是一個很好的解壓工具(跑十公里下來,什么煩惱都沒了,而且還會進入低度興奮的狀態(tài),非常解壓),可以這么說,凡是持續(xù)愛好跑步的,一般不會有過激行為,這也等于是通過一項運動就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
除此之外,它還會拉動區(qū)域的醫(yī)療收入,因為幾乎所有的馬拉松癡迷者,都會成為醫(yī)院的貴賓,因為這類大眾跑者,物理結構受損幾乎是百分百的事兒(無論是專業(yè)還是不專業(yè)的,物理受損都在所難免,特別是業(yè)余選手,幾乎全部中招)。
而那些慢跑愛好者(這類也占了很大比例),實際上,他們對醫(yī)保的貢獻值更大;因為根據公開的數(shù)據,慢跑愛好者的身體狀態(tài)普遍很好,他們幾乎不會去醫(yī)院,而一旦去醫(yī)院,瞬間嘎的幾率非常大,他們甚至不會耗費醫(yī)保的支出就去見佛祖了,所以這部分人會為醫(yī)保節(jié)省很多錢。
總結來說,各地紛紛搞馬拉松,雖然有點躍進,但利大于弊,因為地方管理者都想讓自己的城市添加點文體概念,所以這種成本低、社會效應大的運動很自然的就成了首選。
不過,由于各地上的太多,而真正懂體育的人又很少,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像某些馬拉松賽事的管理方確實存在一些很弱雞的行為。
最后還是想和網友再重申一遍,那就是在業(yè)余選手那里,馬拉松的10公里、半馬和全馬其實是三種完全不同的運動;如果說10公里是廣場舞,那半馬就是有氧運動的極限,而全馬則是一種接近人體極限的無氧運動(未經過充足的跑量,不建議全馬)。
所以如何選擇需要很慎重,畢竟下輩子會不會做人誰也不知道,我是王會成,我們下期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