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溫州一母親失手打死女兒”“男子打死9歲兒子被拘”“9歲圍棋少年疑遭父親家暴跳樓身亡”等一系列兒童相關案件,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熱議,這些令人痛心疾首的案件不僅沖擊著公眾的道德底線,更凸顯出深入探討兒童權益保護法律問題的緊迫性。
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社會的未來,當他們在本應最安全的家庭環境中遭受暴力甚至失去生命時,我們必須從法律層面去審視這些悲劇,以期從中汲取教訓,完善法律保護體系,防止類似的人間慘劇再次發生。
一、案件回顧與法律定性分析
溫州母親打死女兒案
2025年5月8日晚,溫州市甌海區郭溪街道居民鄭某某(女,44歲)在家中管教9歲女兒胡某某時,對其進行訓斥打罵,致使女兒受傷,后經送醫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從法律角度來看,這起案件可能存在兩種定性方向。如果鄭某某的行為被認定為在主觀上有傷害故意,比如存在長期、多次毆打或使用危險手段的情形,但因管教過當導致孩子死亡,那么她可能涉嫌構成故意傷害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若鄭某某的行為被認定為應當預見毆打行為可能導致女兒死亡,但因疏忽大意未預見,或已預見卻輕信能夠避免,則可能涉嫌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按照刑法規定,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青島男子打死9歲兒子案
5月18日16時許,青島黃島區35歲的王某元在家中管教打罵9歲兒子王某某,致其受傷,后經送醫搶救無效死亡。據鄰居透露,王某元平時“脾氣暴躁”,曾多次聽到孩子哭喊 。在此案中,王某元長期的暴力管教行為若能被證實,且其行為符合故意傷害罪的構成要件,即主觀上有傷害的故意,客觀上實施了傷害行為并導致孩子死亡,那么他將面臨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的指控,量刑同樣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若認定為過失致人死亡,也需依據相應法律條款承擔刑事責任。
9歲圍棋少年疑遭家暴跳樓身亡案
網傳杭州智力運動學校9歲圍棋棋手朱某鑫因長期遭父親家暴毆打跳樓輕生。據悉,朱某鑫7歲時曾以九戰全勝的成績獲得全國冠軍 。從法律層面而言,如果能夠證實其父親存在長期家暴行為,且該行為與孩子的跳樓身亡存在因果關系,那么其父親可能涉嫌虐待罪或過失致人死亡罪等。《刑法》第二百六十條規定,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父親的家暴行為被認定為直接導致孩子死亡的原因,也可能面臨更為嚴重的刑事指控。
二、法律條款與兒童權益保護
我國對于兒童權益的保護有著一系列的法律規定,旨在為兒童創造一個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創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 。
該法還設置了強制報告制度,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現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面臨其他危險情形的,應當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關部門報告 。
然而,在現實中,這些法律條款的執行還存在一些困境。一方面,部分家長法律意識淡薄,對自己的行為可能觸犯法律缺乏認知,仍然秉持著“棍棒底下出孝子”等陳舊觀念;另一方面,強制報告制度在實際落實過程中,存在報告主體不明確、報告流程不清晰、報告后跟進措施不到位等問題,導致一些兒童遭受暴力侵害的情況未能及時被發現和制止。
在刑法領域,除了前文提到的故意傷害罪、過失致人死亡罪、虐待罪等,對于兒童權益的保護也有相關規定。例如,遺棄罪,如果父母對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子女,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這些法律條款共同織就了一張保護兒童權益的法網,但如何讓這張網更加嚴密、有效,還需要進一步的思考和完善。
三、司法實踐與社會警示
從這些案件的司法實踐來看,對于此類案件的處理不僅要依據法律條文進行定罪量刑,更要注重社會效果。在溫州母親打死女兒案中,當地公安機關迅速介入,將犯罪嫌疑人鄭某某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這一舉措體現了法律的威嚴,也向社會傳遞了對于侵害兒童權益行為零容忍的態度。
然而,僅僅依靠司法機關的事后懲處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從源頭上預防此類案件的發生。
這些案件給社會帶來了深刻的警示。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家長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摒棄暴力管教方式,學會用科學、合理、合法的方式教育孩子。社會各界也應當加強對兒童權益保護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公眾的法律意識和道德素養。學校、社區等基層組織要充分發揮作用,建立健全兒童權益保護的預警機制和救助體系。
例如,學校可以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及時發現并干預學生在家庭中可能遭受的暴力侵害;社區可以組織家長培訓活動,普及科學育兒知識和法律知識,同時關注轄區內兒童的生活狀況,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并協助解決。
此外,對于那些因家庭貧困、父母離異、家長心理問題等導致兒童面臨較高被侵害風險的家庭,政府和社會應當提供必要的幫扶和支持。比如,為貧困家庭提供經濟援助,為離異家庭的孩子提供心理輔導,為存在心理問題的家長提供心理咨詢和治療等,從多個層面構建起兒童權益保護的防線。
近期發生的這些兒童相關案件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從法律方向對其進行分析,我們不僅看到了法律在保護兒童權益方面的重要作用,也認識到了法律執行和社會保護體系中存在的不足。只有通過完善法律條款、加強法律執行力度、提高公眾法律意識、強化社會各界協同合作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為兒童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安全、溫暖的環境中茁壯成長,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上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