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人被逼到絕境,反倒能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這句話用在38軍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第一次戰役后,這支部隊被彭德懷點名批評,說他們像“趕羊”一樣作戰。
軍長梁興初更是當場被罵得抬不起頭。
可誰能想到,僅僅一個月后,這支曾被質疑的部隊,不僅絕地反擊,還拿下了志愿軍歷史上最響亮的稱號——“萬歲軍”。
1950年,朝鮮戰爭打響,志愿軍以“保家衛國”為名義毅然入朝。
當時的第一次戰役,可以說是志愿軍的試探之戰。
總體來看,戰果不錯,成功打擊了聯合國軍的囂張氣焰,但38軍卻成了唯一的“拖后腿”部隊。
38軍原本是志愿軍的主力部隊之一,可在這場戰役中,他們未能完成既定任務,讓敵軍從他們的防區溜走了。
彭德懷在總結會上毫不留情地批評梁興初,說他帶兵“沒有虎氣”。
更狠的是,他還放話:“斬馬謖”,用以警示其他指揮官。
這一批評,不僅讓梁興初臉面無光,也讓38軍全體官兵士氣低迷。
梁興初心里別提多難受了。
他出身紅軍,打過長征,抗過日,解放戰爭中更是戰功赫赫。
可這次,他卻成了負例。
他開始懷疑自己的指揮能力,也擔心38軍的未來。
士兵們也憋著一口氣,想要用行動證明,他們不是孬種。
關鍵人物登場:韓先楚與梁興初的對話
就在38軍全體上下都在低氣壓中掙扎時,志愿軍副司令韓先楚突然出現在了38軍軍部。
韓先楚是個狠角色,作戰風格以果斷和鐵腕著稱。
他的到來,讓梁興初一開始有些不自在——他以為韓是來“接管”38軍的。
韓先楚一進門,梁興初表面上客客氣氣,實則冷冰冰地扔了一句:“韓副司令來了,是不是來給我當軍長的?”
韓先楚一聽,當場懟回去:“我不是來給你當軍長的,我是來傳達司令部命令的。”一句話,把梁興初的尷尬化解了不少。
隨后,韓先楚開門見山,把彭德懷的作戰部署擺在了桌上。
這次的任務很明確:分東西兩線,38軍和42軍負責西線,目標是攻占德川,切斷敵軍的東西線聯系,同時封堵敵軍的南逃路徑。
韓先楚強調,這次戰役的核心不是“趕羊”,而是“殲滅”。
聽到這里,梁興初的眼神亮了。
他意識到,這是一次翻身的機會。
梁興初的決心:一場背水一戰的豪賭
面對彭德懷和韓先楚的期待,梁興初主動請纓,要求38軍單獨負責攻打德川。
他的理由很簡單:“上次失利,這次我要用行動證明38軍不是孬種。
”韓先楚被他的決心打動了,但還是不忘提醒:“軍中無戲言,你得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隨后,梁興初迅速部署兵力。
他決定讓113師擔任主攻力量,搶占德川后,再迅速穿插到三所里,徹底掐斷敵軍的退路。
為了確保任務完成,他甚至親自叮囑113師師長:“這次如果再掉鏈子,不用別人罵,我自己都沒臉見人了。”
戰斗開始后,38軍展現出了與第一次戰役完全不同的風貌。
他們像猛虎下山,迅速攻克德川。
接著,113師按照計劃直撲三所里。
然而,就在最關鍵的時候,113師突然失聯。
梁興初心急如焚,多次嘗試與前線聯系,卻始終沒有消息。
整整一個晚上,他和韓先楚都沒合眼。
第二天清晨,電臺終于響了。
113師報告,他們已經在敵軍抵達三所里前五分鐘占領了陣地,并完成了布防。
這個消息,讓梁興初和韓先楚都長舒了一口氣。
最終,38軍完美完成了任務,成功截斷敵軍退路,為整個第二次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戰役結束后,38軍的表現讓所有人刮目相看。
他們不僅實現了全殲敵軍的目標,還在最危險的時刻完成了最關鍵的任務。
彭德懷在表彰會上,第一次用欣慰的語氣提到了38軍。
他說:“38軍是好樣的,我收回我之前說的話。”
更令人激動的是,志愿軍總部專門為38軍授予了“萬歲軍”的稱號。
這不僅是對他們戰績的肯定,更是對他們不畏挫折、勇往直前精神的最高褒獎。
從此,“萬歲軍”成了38軍的代名詞,也成了志愿軍歷史上的一段傳奇。
信任與決心:勝利背后的意義
38軍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場戰役的勝利,更是一種精神的體現。
梁興初從第一次戰役的失敗中走出,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而韓先楚的信任與支持,則為這場逆襲奠定了基礎。
他們的默契配合,展現了志愿軍指揮體系的高效和智慧。
這段歷史告訴我們,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念。
梁興初和38軍用自己的經歷證明,只要有決心,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