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援引《印度斯坦時報》報道,印度軍方近日表示,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停火“沒有終止日期”,雖然目前印巴達成了停火協議,但并不代表沖突就此結束。印國防部長拉杰納特·辛格在視察普杰空軍基地時再次挑釁巴基斯坦,聲稱之前印軍對巴基斯坦的軍事打擊行動只是一次“預告”。當有合適時機出現時,印度將向全世界展示真正實力。在本輪印巴沖突中,雙方空軍交火一個小時,印度空軍就損失多架戰斗機,其中印度寄予厚望的陣風戰斗機也被擊落。
印國防部長拉杰納特·辛格(資料圖)
印度國內媒體大肆造謠報道中國介入,營造一種外敵當前的緊張感,將國內矛盾外引尋找借口。另一方面給民眾一個解釋,為什么自家高端裝備在實戰中不堪一擊。印度試圖將軍事失敗歸咎于外部因素,以此來掩蓋自身裝備體系的落后。但這一指控缺乏實質性證據,要知道中國向巴基斯坦出售防空系統屬于正常的軍貿合作啊,符合國際規則。中國向巴基斯坦出口的殲10C戰斗機、紅旗9B防空系統等裝備,是國際軍貿的常規操作。
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近日抵達中國進行訪問。此次訪問可不一般,是印巴沖突后巴政府高官的首次訪華之旅。而且當前印度并沒有消停,原本在印巴沖突中失敗了,結果愣是“喪事喜辦”,來了個為期10天的全國“勝利”慶祝活動,擺明了是在給印度民眾打雞血,宣揚好戰情緒。即便巴基斯坦在空軍等一些領域占據絕對的質量和體系優勢,但真要是印度卷土重來,撕破臉發動全面戰爭,尤其是利用利用地對地導彈和地面部隊的數量優勢進行壓制,吃虧的很可能是巴基斯坦。
印度士兵(資料圖)
事后看來,我們可以馬后炮地說印度低估了巴鐵。但站在莫迪的角度來看,這次戰略誤判近乎無法避免:一方面,從國際環境上看,印巴開打之時的世界格局是啥樣的?中美經濟、外貿角力,俄羅斯烏克蘭戰火不停,整個中東也亂成了一團。所有頂級大國都“有事兒干”的情況下,正是印度大占巴基斯坦便宜的好機會。另一方面,莫迪本人已經彈壓不住國內印度教主義、宗教主義和民族主義“三座大山”的壓力。對于印度政府來講,只有用對外戰爭轉移矛盾才能解一時之困局。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且雙方都具備二次打擊能力。在沖突初期,巴方試射可搭載核彈頭的“沙欣 - 3”導彈,印度則公開“殲敵者”核潛艇動向。這種“危險的舞步”讓雙方都意識到核升級的風險,迫使雙方在紅線前止步。持續沖突對雙方的經濟都造成了巨大負擔。印度2025年財政赤字已達GDP的6.8%,軍費激增加劇通脹壓力;而巴基斯坦外匯儲備僅夠支撐兩個月進口,持續沖突可能導致國家破產。就連巴總理謝里夫私下也承認:“我們打不起持久戰。”
莫迪(資料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強調,“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這句話不僅是對中巴關系的高度概括,也為當天的重要外交動態定下了基調。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于19日至21日的訪華行程,成為了中巴關系的生動體現。中巴關系自建立以來,一直保持著緊密的合作,尤其是在經濟、軍事和文化等領域。發言人的表態再次確認了兩國在面對復雜國際形勢時的堅定友誼與合作意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