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區志》和《洞庭明珠》封面刊登的那張星云圖,在君山島的西部山麓與湖灘交界的地方。西對洞庭,東倚君山島,距烏龍尾遺址發掘地點大約50米。巖畫表面,北高南低,最長處1.98米,寬1.46米,共約2.5平方米。經數千年風蝕,其畫面殘存鑿痕最深處有1厘米多。除一個是3圈同心圓中加點外,其余多為雙圈同心圓加點?,F在能清晰辨識的有9個,排列有序,另有10余個已模糊不清。
據君山老人介紹,原來有4、5塊,1960年修渠作石料用去了幾塊,現僅存這一塊,也是湖南目前僅存的唯一一塊巖畫。
巖畫,在君山烏龍尾遺址范圍內。烏龍尾這個遺址于1983年發現,是一處新石器時代的遺存,面積有1千余平方米。經多次勘探采集到的有磨制石器石斧、石錘和大量的紅陶、灰陶及少量白陶和彩陶殘片??杀嫫餍斡卸埂⒐蕖⒗?、鼎、杯等。2000年5月,市文物工作隊又進行了科學發掘,開了兩個探方,總面積約20平方米。發掘時,在3米多深的沙土下出土了灰陶殘片和網墜,屬距今7300年的皂市下層文化。中層出土的黑陶豆、鬲殘器和紡輪等,屬于距今4500多年前的屈家嶺文化。是一處蘊含豐富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下層出土的一些網墜,冶煉火候低,但制作精致。說明此時君山的漁獵文化已具有一定的水平,這處遺址的發現為君山巖畫提供了佐證。許多專家卻認為君山巖畫是幅“星云圖”,經新華社向國內外發通稿。不久,美國紐約《星島日報》進行了報道。
消息發出后引起各方專家和媒體的重視。2005年5月25日至28日,央視科教頻道《走近科學》欄目編導夏明等專程赴君山作了現場采訪、拍攝;返京后又請教專家探討,于當年9月21日以《東方天書》為題進行了首播。從此,打開了探討君山巖畫謎團的閘門。
君山巖畫刻自何年、何人所刻,始終是個謎。古《巴陵縣志》《洞庭湖志》沒有記載,《君山區志》所載為“傳說”是秦始皇的封山印,這僅僅是一種文化現象,不能當真。也有人說是印度的一個和尚所刻,也沒有證據。秦距今才2000多年與同一范圍內的“烏龍尾遺址距今7300年”相距甚遠,與同一轄區的“墳山堡遺址8000年以上”相距更遠,與酷似孿生兄弟(中國)的連云港將軍崖巖畫也不在同一年代。更為離奇的是貴州中國天眼于2024年收到來自1300光年的神密信號,經專家譯制為兩幅圖,一幅為人類基因圖譜,一幅為星圖,與君山巖畫十分相似,然風化程度沒有君山巖畫厲害。貴州古苗人(君山古為“三苗之地”)說這是外星人播下的“種子”,每隔3000年他們會派人來巡查1次??茖W家則認為:是星際信息傳遞裝置或傳遞交流標記符號等等。北京天文館王玉民博士認為,巖畫記錄的奇特天象可能是“五星連珠”或“九星連珠”,即太陽系的5大行星或9大行星與太陽處在大致相等的軌道上,人類能在白天看見天空有5個或9個與太陽相似的光點,時間持續兩三個月。于是,6000年前的少昊和越族的祖先在不同地域將類似的天象利用石英砂等石料磨鑿在崖石上。它是人類對天神崇拜的遺留。這也說明古書記載的“后羿射日”的神話傳說并非空穴來風。據王博士推算,“九星連珠”這種奇特天象最近一次出現將在2149年12月10日。讓我們翹首以待吧!
總之,這幅巖畫是“封山印”?還是“天書”?還是“種子”?還是外星人的標記?就目前的科技手段和認知能力還無法說清楚,有待業內志士能人作進一步探究。
涂山河讀志筆記
附件:
這是《洞庭明珠》封面上刊載的“君山星云圖”照片
2018年7月10日,市區兩級政府在君山島巖畫所在地立碑
這是巖畫山坡(2018年拍攝)
這是烏龍尾遺址挖掘現場與星圖在同一保護區內
此為烏龍尾挖掘出的石器
此為出土的石魚圖
這是連云港將軍崖的巖畫
這是中國天眼接受到的來自1300光年外星傳來星圖照片
供稿:金明春
編輯:李順萍 李錦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