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踏上象山石浦古城的土地,那撲面而來的海風,仿佛帶著千年的漁韻,瞬間將我卷入了一段古老而鮮活的時光。石浦古城位于象山半島南端,依山傍海,宛如一顆鑲嵌在東海之濱的明珠,散發著獨有的魅力。
2025年5月拍攝浙江寧波象山。
沿著蜿蜒的山路走進古城,腳下是古老的石板路,每一步都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道路兩旁,是錯落有致的明清建筑,木質的門窗、雕花的欄桿,無不展現著古人精湛的工藝和獨特的審美。這些建筑依山而筑,高低錯落,與周圍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在這里,你仿佛穿越了時光,走進幾百年前繁華的濱海小鎮。
石浦古城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象山先民在此漁獵生息,繁衍生息。到了唐宋時期,這里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漁商埠,是海防要塞和浙洋中路重鎮,見證了無數的繁華與滄桑。走在古城的街巷中,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響,看到古人忙碌的身影。
如今古城中仍完整保留有4條總長1600多米的老街,分別是碗行街、福建街、中街和后街,它們組成了古樸的石浦老街,承載著古城的記憶和靈魂。
碗行街因街上曾有很多賣碗鋪而得名,獨特的是它 “街道爬山坡,臺階密麻麻”。古人用拾級升降的方法,開筑了這段長 147米,落差35米的 “S” 狀街道,走在上面,有一種別樣的體驗,每一步都像是在與歷史對話。
福建街由福建人在康熙年間創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它的出名,與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第一部在國際上得獎的電影《漁光曲》密不可分。1933年,劇組在此取景拍攝,為這條街道增添了濃厚的文化底蘊。如今,走在福建街上,能感受到電影藝術與古城的奇妙交融。
中街始建于明代,曾是繁華的商貿街,沿街有商鋪眾多 ,山珍海味、南北奇貨、中藥西藥、綢緞絲綢、錢莊當鋪等應有盡有。街道由青石板鋪就,每隔50米左右建一座月洞門式的封火墻,這些封火墻不僅具有防火防盜的功能,還見證了歲月的變遷,承載著前人的智慧與匠心。
后街則是以民居為主,斑駁的墻面、幽深的巷弄、密布的青苔,都透露著歲月的痕跡。這里的老宅歷經數百年風雨,依然保存著當年的格局,精雕細刻的石花窗和木雕,讓人不禁感嘆歲月的沉淀和歷史的厚重。走在后街,仿佛時光倒流,讓人沉浸在那份古老而寧靜的氛圍中。
石浦古城,宛如一座多元文化交織的寶庫,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底蘊,每一個角落都散發著獨特的文化魅力。
漁文化,是石浦古城的靈魂所在。石浦人世世代代以海為生,海洋賦予了他們生活的饋贈,也孕育了獨特的漁文化。古城中,隨處可見與漁業相關的元素。街邊的店鋪里,擺滿了各種精美的漁具,漁網、魚簍等,它們不僅是漁民們出海勞作的工具,更是漁文化的象征。
石浦古城,也是海防文化的重要見證地。它居高控港,地理位置險要,自古以來就是海防重鎮。600年的古城墻,是抵御外敵的堅固防線,雖歷經風雨,依然屹立不倒。明抗倭官兵曾在此駐防,他們的英勇事跡,為古城增添了一抹壯烈的色彩。
石浦古城的建筑,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體現。這些建筑融合了浙東傳統民居的風格,又因應海洋環境而獨具特色。木質的門窗、雕花的欄桿、錯落有致的馬頭墻,無不展現著古人的精湛技藝和審美情趣。這些精美的木雕、磚雕和石雕,題材豐富多樣,栩栩如生,寓意深刻。
站在高處俯瞰,石浦港呈 “月牙” 狀,靜謐而深邃,港灣內停泊著漁船,桅桿林立。這些漁船,是石浦人生活的依靠,也是古城歷史的見證者。它們在港灣里靜靜地訴說著往昔的故事,那些乘風破浪的日子,那些滿載而歸的喜悅,都化作了海風里的聲聲低語。
象山石浦古城,就像是一本厚重的史書,每一頁都寫滿了故事;又像是一幅絢麗的畫卷,每一筆都描繪著美好。這里有山海相擁的自然風光,有六百年古韻的街巷,有多元交織的文化,有令人垂涎的美食,還有華燈初上的浪漫夜色。它在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中,散發著獨特的魅力,等待著更多的人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感受它的獨特韻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