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小萬家族的@漆漆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從2019年到2022年,每年5月的保留節(jié)目,就是點開網(wǎng)飛出品的高能動畫短片集《愛,死亡和機器人》。
第一季堪稱驚艷(豆瓣9.2),第二季迅速滑向平庸(豆瓣6.8),第三季口碑反轉(zhuǎn)(豆瓣8.5),曾引起影迷的超高關(guān)注。
可惜3年后推出的第四季,竟然創(chuàng)下了系列口碑新低,豆瓣僅有4.8分。
曾經(jīng)的一代神作,這一季到底為何“翻車”?
今天,小萬就來聊聊最新一季的《愛,死亡和機器人》。
《愛,死亡和機器人》引以為傲的招牌是:新鮮感。
但遺憾的是,這個系列的新穎只體現(xiàn)在畫風(fēng)和制作的精進上,主題卻并未突破近幾十年來科幻電影的探討范圍。
如果說《愛死機1》中有愛情、死亡和機器人等元素,到《愛死機3》僅剩下了死亡和機器人,隱隱約約透露出一種“厭人”的傾向。
如何在劇作上推陳出新,不流于單純炫技,探討更多科幻主題,這是《愛死機4》亟待解決的問題。
遺憾的是,這一季在畫面上的炫技更加明顯,但故事劇作和立意主題,卻更加被削弱了。
《無法停止》
比如第一集《無法停止》,作為大衛(wèi)·芬奇操刀的作品,提線木偶風(fēng)格的畫面確實新穎獨特,音樂表演也很精彩,但卻幾乎沒有劇情,只是一場華麗的MV,觀眾在欣賞完視覺奇觀后,內(nèi)心卻空空如也。
第一集就首先拉低了觀眾的期待。比如第四集《400街區(qū)男孩》,導(dǎo)演為了追求視覺效果,犧牲了敘事節(jié)奏。
《400街區(qū)男孩》
這集用大量篇幅用于展示人類與巨人的戰(zhàn)斗畫面,卻沒有花時間去刻畫人物性格和講述背后的故事邏輯,使觀眾對角色難以產(chǎn)生情感連接,只記得混亂的打斗。
此前《愛死機》系列之所以備受贊譽,很大程度上源于對“愛”“死亡”“機器人”,這三個核心元素的獨特詮釋。
在過往劇集中,這些元素碰撞出了無數(shù)火花,可到了第四季,它們似乎都失去了原本的魅力。
先談“愛”,在第一季《齊馬藍》里,齊馬對純粹的藍色和簡單清潔工作的熱愛,展現(xiàn)出對本真的追求,最后回歸泳池開啟自我認知與愛的升華,給人無盡的思考,很多人超愛這一集。
《齊馬藍》
反觀第四季,關(guān)于“愛”的表達要么流于表面,要么牽強附會。
比如在本季第一集《無法停止》,只是一場紅辣椒樂隊提線木偶風(fēng)格的演唱會,勉強與“愛”沾邊,也僅僅是導(dǎo)演對音樂的一種個人化表達,與以往對“愛”多元而深刻的挖掘相去甚遠。
再說“死亡”,過去這個主題往往帶著宿命感與對生命的敬畏,是推動故事與思想升華的重要力量。
《裂縫之外》
比如在第一季《裂縫之外》中,主角在星際航行中迷失,面對未知恐懼與扭曲現(xiàn)實,對死亡的恐懼和對生存的渴望交織,讓觀眾體會到宇宙的浩渺與人類的渺小脆弱 ,以及對生命意義的探尋。
但在第四季里,很多故事中的死亡主題,變得隨意且無足輕重,缺乏深度的內(nèi)涵挖掘。
比如《400街區(qū)男孩》中,人類與巨人的戰(zhàn)斗里死亡不斷發(fā)生,卻沒有給觀眾帶來任何關(guān)于生命與死亡的思考,只是簡單粗暴的視覺沖擊。
還有“機器人”這一元素,曾經(jīng)是科技與人性碰撞的關(guān)鍵載體。
第一季《機械姬》中,機器人艾娃憑借智慧與情感,突破人類對其的認知和掌控,探討了人工智能是否擁有靈魂和人性的問題。
《狩獵愉快》
《狩獵愉快》里,傳統(tǒng)狐妖與蒸汽朋克風(fēng)格機械的結(jié)合,講述了文化與科技沖突下的變革與掙扎,機器人成為時代變遷的見證者與推動者。
《另一個巨物》
在第四季中,機器人的出現(xiàn)卻沒有太多新意,如《另一個巨物》里,貓咪和機器人聯(lián)合反抗人類,貓咪想要統(tǒng)治世界,機器人在這里更像是一個普通的工具設(shè)定,沒有展現(xiàn)出科技與人性之間復(fù)雜的糾葛。
前三季之所以封神,離不開其天馬行空的創(chuàng)意。從冰箱里的文明興衰(《冰河時代》),到循環(huán)時空下的暴力輪回(《證人》),再到對克蘇魯神話的精彩演繹(《噩夢特工》),無一不讓觀眾驚嘆。
《證人》
很多觀眾還記得,在《愛死機》第三季中,好評最多的當(dāng)屬《吉巴羅》《機器的脈動》和《糟糕之旅》。
《吉巴羅》的導(dǎo)演是阿爾貝托·米爾戈,他在《愛死機1》中打造過爆款短片《證人》,憑借賽博朋克的畫風(fēng)收獲好評無數(shù)。
《吉巴羅》
第四季卻陷入創(chuàng)意瓶頸,不少故事仿佛是前幾季的“高仿版”。
第二集《與微型物的近距離接觸》,和第三季的《迷你亡靈之夜》極為相似。
《與微型物的近距離接觸》
同樣是微縮景觀與移軸攝影,同樣是人類與微型生物的沖突,甚至連故事走向和結(jié)尾都如出一轍,只不過把僵尸換成了外星人,觀眾在觀看時很難不產(chǎn)生“炒冷飯”之感。
又比如在《愛死機》系列中,貓咪本不是新鮮元素——此前在《三個機器人》里,貓咪以獨特的姿態(tài)登場,為故事的荒誕與諷刺添上重要一筆。
《三個機器人》
但在第四季里,貓咪卻淪為了平庸的敘事道具,第四集 《另一個巨物》和 第十集《他能悄悄靠近》都有貓咪元素。
在《另一個巨物》里,導(dǎo)演既沒有挖掘貓咪在特殊情境下的情感和行為邏輯,也沒有賦予其更深層的象征意義,僅僅是把貓咪塞進了“反抗者”的模板中,機械地推動劇情。
像是強行給故事套上“萌點”,讓人懷疑創(chuàng)作者是不是江郎才盡,只能從過往故事的成功元素里生拉硬湊了。
《另一個巨物》
《愛死機》第四季的失敗,并不是偶然的。
即便擁有成熟的IP和過往的成功經(jīng)驗,但如果不注重創(chuàng)意的延續(xù)、主題深度的挖掘以及故事與畫面的平衡,也難以逃脫口碑崩塌的命運。
希望《愛死機》這個系列能吸取教訓(xùn),重拾第一季的輝煌,再次為觀眾帶來充滿想象力與深度的科幻動畫盛宴。
否則,終將被觀眾迅速遺忘在角落。
【點擊往期回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