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廣網5月18日消息,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發布旅行風險等級調整通知,將以色列部分區域列為紅色(極高風險),局勢危急程度可見一斑。此預警猶如平地驚雷,在本就波譎云詭的中東局勢中激起千層浪,一場圍繞以色列的風暴正悄然加劇。
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堪稱瘋狂。自新一輪沖突爆發,以色列國防軍啟動“基甸戰車”行動,五個主力師傾巢而出,對加沙地帶展開南北夾擊。據以軍透露,過去一周,其對加沙地帶超670個所謂“哈馬斯目標”實施空襲,武器儲存設施、地下基礎設施、反坦克導彈陣地等皆淪為轟炸對象。持續的狂轟濫炸,讓加沙地帶生靈涂炭。巴勒斯坦衛生部門消息顯示,大量無辜民眾在襲擊中喪生,兒童傷亡數字更是觸目驚心,平均每小時就有一名兒童在戰火中失去生命,加沙已然成為世界上人均截肢兒童數量最多的地區,許多兒童甚至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接受手術。
內塔尼亞胡(資料圖)
除此之外。據中國經濟網報道,以軍突襲約旦河西岸地區卡巴蒂亞鎮時,竟將至少三名“看起來明顯已無生命跡象”的巴勒斯坦人從樓頂上扔下去或踢下去,一旁以軍推土機來回移動。巴勒斯坦人權組織憤怒發聲,譴責這是以軍侵犯人權的又一鐵證。以軍此般行徑,嚴重踐踏人類基本道德準則與國際法律規范,令全世界愛好和平之人寒心。
在以軍于加沙地帶肆虐之時,其背后最大靠山美國,卻悄然改變姿態。“杜魯門”號航母戰斗群在紅海部署8個月后,近日迅速撤離,朝著地中海駛去。與此同時,美軍部署在迭戈加西亞的大量KC-135R加油機撤離,數架B-2隱身轟炸機也早已不見蹤影。更令人詫異的是,4架前往以色列機隊中的1架C-17運輸機,被以色列不明原因拒絕卸載貨物,無奈直接返航,已降落的另外3架也被要求盡快離開。甚至有消息稱,美國副總統萬斯訪以行程,在最后一刻被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拒絕(此消息雖未證實,但美以關系裂痕已現端倪)。
美國航母(資料圖)
美國此番撤軍舉動,絕非偶然。在也門胡塞武裝問題上,美國與以色列分歧凸顯。本月6日,以色列大規模空襲也門胡塞武裝控制區,然而同日,特朗普突然宣布美方停止轟炸胡塞武裝,且與胡塞武裝達成的停火協議未告知以色列,令以色列大為光火。不僅如此,特朗普談及“盡快結束”加沙地帶戰事,與內塔尼亞胡宣稱的“全力進入加沙”大相徑庭。美國還與伊朗舉行多輪間接談判,這對長期主張攻擊伊朗核設施的以色列而言,無疑是沉重打擊。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發表社論稱,如今特朗普在利益分歧面前“幾乎完全不考慮以色列”,以色列深感被美國“邊緣化”。
美國戰略重心轉移,也讓以色列在中東愈發孤立無援。特朗普此次中東之行,訪問沙特阿拉伯、卡塔爾、阿聯酋三國,卻將以色列排除在外。這三國在特朗普訪問期間積極示好,或贈送私人客機,或承諾對美投資超萬億,或表示愿與美加強軍事聯系,為美國敲定超2萬億美元合作,涵蓋國防、能源、航空等關鍵領域。反觀以色列,在地區事務中話語權漸弱,內塔尼亞胡政府處境愈發艱難。
以色列自身也麻煩纏身。在國內,反對派領導人對政府的軍事行動猛烈抨擊,指責其將國家拖入危險深淵。國際上,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多個國家紛紛發聲,對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予以強烈譴責,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軍事行動,允許更多人道主義援助物資進入加沙,緩解當地人道主義災難。以色列在國際輿論場中,已處于風口浪尖。
內塔尼亞胡(資料圖)
以色列在國際、國內腹背受敵,軍事行動陷入僵局,美國又靠不住,下一步何去何從,成為擺在其面前的棘手難題。若繼續在加沙地帶窮兵黷武,不僅難以實現軍事目標,還將引發更多國際社會的反感與制裁,同時面臨國內民眾的強烈反對;若選擇與巴勒斯坦方面和談,又需做出諸多讓步,這對于長期奉行強硬政策的內塔尼亞胡政府而言,談何容易。
中東局勢波譎云詭,以色列何去何從,世界拭目以待。但有一點毋庸置疑,和平談判才是化解沖突、實現地區長治久安的唯一正道。希望各方能保持克制,摒棄武力,通過對話協商,共同探尋和平解決問題的路徑,還中東地區一片安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