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泰國電動摩托車及電動自行車展EV Asia 2025
展會圈,你的參展指南!
廣東省“粵貿全球”補貼項目、深圳市重點境外展會補貼項目
2025年泰國電動摩托車及電動自行車展
The 9th EV Asia 2025
展會時間:2025年07月02-04日
展會地點:泰國·曼谷·詩麗吉王后國家會議中心QSNCC
舉辦周期:一年一屆·第9屆
同期舉辦:2025泰國國際光伏電池儲能展
主辦單位:Informa Markets、泰國電動車協會(EVAT)
中國總代: 東方福泰(北京)國際會展有限公司
展會介紹
2025年泰國電動摩托車及電動自行車展EV Asia 2025將以“低碳出行·智慧驅動”為主題,匯集來自亞洲、歐洲及本地的電動兩輪交通制造商、技術供應商與解決方案服務商,展出涵蓋城市代步、共享出行、物流配送等多場景應用的創新產品,展現泰國向綠色出行轉型的最新成果與合作潛力。
2025年泰國電動摩托車及電動自行車展EV Asia 2025特別關注泰國本土產業鏈的崛起趨勢,展示本地品牌在電池組裝、電機系統、車架輕量化等方面的研發進展,反映其作為東南亞電動兩輪車制造中心的角色日益凸顯。展會期間也將組織產業論壇與政策對接活動,促進區域內外合作與本土化生產項目落地。
隨著泰國城鄉基礎設施差異化發展,電動兩輪車市場出現多樣化需求。2025年泰國電動摩托車及電動自行車展EV Asia 2025將呈現面向城市短途通勤、農村電動運輸、外賣配送、電動共享騎行等多元應用場景的產品與配套方案,滿足不同用戶群體對續航、充電方式、耐用性等指標的細分需求,推動技術精準匹配市場。
泰國作為東盟核心成員,其電動兩輪車展正成為通向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等周邊國家的重要窗口。2025年泰國電動摩托車及電動自行車展EV Asia 2025將舉辦跨境供應鏈對接、出海策略分享與政策解讀活動,為來自中國、印度、日本等地企業提供進入東南亞市場的合作平臺,構建區域綠色出行協同發展新格局。
一、泰國電動摩托車及電動自行車市場分析
泰國城鄉差距導致電動兩輪車市場形成“雙軌制”格局。城市用戶偏好智能化、高性能電動摩托車,強調續航、操控與聯網功能;而農村地區則更重視載物能力、維護便利與電價經濟性。企業因此在產品結構上采取差異化策略,推出針對城鄉不同場景的輕量型與耐用型車型,逐步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
泰國作為全球旅游勝地,電動兩輪車在景區、民宿與短租出行服務中滲透率顯著上升。尤其在普吉、清邁等熱門城市,電動自行車逐漸成為短途游覽的新工具,同時催生了租賃平臺、電池換電點等新型服務形態。旅游需求的外溢,推動了企業布局輕便型、折疊式、可遠程控制的車輛,并強化平臺運營能力。
泰國政府近年來推出電動摩托車補貼、稅收減免與本地制造支持政策,并逐步從口頭號召轉向地方財政與項目實施層面的落地執行。多個省份通過試點方式引導公立機構采購電動兩輪車,推動市場信心回暖。配合地方政府鼓勵“摩的”電動化改革,市場初步形成政策與商業驅動的良性循環。
泰國已吸引包括日本、中國與本地資本在內的電動兩輪車制造投資,形成以春武里、羅勇為核心的組裝與零部件供應帶。一些中小型本地企業也開始轉向電驅動領域,進行電機、電控系統等模塊化設計。整車企業、政府與金融機構形成合力,促使泰國在東南亞兩輪電動車產業鏈中的角色逐漸從消費市場走向生產基地。
二、泰國電動摩托車及電動自行車產業細分
1.電動摩托車種類細分
泰國電動摩托車市場可細分為以下幾類,分別對應不同的使用場景與消費群體:
城市通勤型電動摩托車:主要面向日常上班族和年輕用戶,強調輕便、操控性強、續航在50-100公里之間,多配備數字儀表和智能互聯功能,適用于曼谷等城市密集路網。
外賣與快遞配送型:適配物流高頻使用場景,具有高載重、快充、續航穩定等特點,常配有后車架、電池快換結構,被Grab、LINE MAN等平臺廣泛采用。
高性能運動型:強調加速度與長續航,搭載更強動力系統和鋰電池組,適合摩托發燒友或偏遠地區長距離出行需求,產品設計趨近燃油摩托。
公共服務及公務用車型:政府部門與大型企業采購較多,注重穩定性、耐用性,搭載遠程監控與調度功能,廣泛用于環衛、巡邏及校園交通。
2.電動自行車種類細分
電動自行車在泰國市場日益受到歡迎,其產品可依照結構與使用目的細分如下:
城市輕便型電動自行車:重量輕、便于折疊,主要面向學生、上班族及老年用戶,續航30-60公里,適用于短途代步與接駁交通,尤其在清邁、素可泰等中小城市普及較快。
旅游休閑型:車架設計更注重騎行舒適性與外觀風格,常用于景區短租或民宿配套,部分帶有防水組件與大輪胎結構,應對多樣地形與氣候。
貨運型與三輪電助力車:多用于家庭或小商販配送,具備載貨平臺,動力系統更強,可適應泰國市場中的菜市場商販、電商小商戶短程運送需求。
共享電動自行車:主要部署于高校、工業園區和旅游城區,配置智能鎖、GPS和App掃碼系統,與本地共享平臺合作,推動綠色出行習慣形成。
三、泰國電動摩托車及電動自行車政府政策
推動碳足跡認證的強制制度:泰國政府正計劃對電動摩托車與電動自行車實施碳足跡標簽制度,要求制造商提供整車碳排放全生命周期數據。這項新規有望于2025年納入強制認證體系,旨在提升車輛綠色透明度,同時為出口歐美市場提供環境合規基礎,增強泰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綠色競爭力。
構建“智慧騎行城市”試點機制:泰國數字經濟部與地方政府合作,在清邁與呵叻等中型城市啟動“智慧騎行城市”試點,推廣電動兩輪車與城市數字平臺的聯通,包括車聯網數據上報、實時充電導航、騎行安全監控等模塊,打造基于IoT技術的低碳交通示范區。
聯動鄰國打造區域化標準體系:泰國正與老撾、馬來西亞、越南等鄰國探討建立“電動兩輪車東盟認證互認體系”,統一車輛安全、電池規范與充電接口等標準。通過推動標準一體化,泰國希望引領東南亞區域供應鏈整合,增強本地制造業的區域服務能力與出口便利性。
激勵大學與初創企業技術轉化:泰國國家科技發展局設立專項基金,鼓勵高校與本地初創公司合作研發電驅系統、小型電池模組與智能騎行軟件。獲選項目可獲得原型車試制支持與孵化加速服務,目標是將科研成果快速轉化為可商業化的產品,助力本地產業走向技術自主與創新導向。
四、泰國電動摩托車及電動自行車市場趨勢
泰國電動兩輪車市場正從單一鋰電池系統向多元動力結構過渡,包括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和混合儲能解決方案的探索逐步展開。部分企業嘗試將太陽能輔助充電板集成到電動自行車中,以提升長途續航能力。在能源安全與極端天氣背景下,這類復合動力方案受到政策鼓勵和研發傾斜,成為技術新興熱點。
雖然個人消費者仍是主要市場之一,但泰國物流、電商、外賣、景區服務等B2B場景正成為電動摩托車與電動自行車的重要增量來源。Grab、Shopee等平臺已開始批量采購定制化電動兩輪車,強調車輛耐久性、電池快換功能和遠程調度兼容性,推動制造商從標準化生產向場景化定制快速過渡。
在政府扶持與區域性市場需求推動下,泰國本土電動兩輪車制造商逐漸在曼谷以外地區嶄露頭角,特別是在北部和東北部省份,一些專注農村出行或低速貨運的品牌崛起。這一趨勢標志著市場從進口主導走向“本地制造+區域適配”新階段,也有助于降低成本、強化售后和服務響應速度。
泰國正在逐步建立電動兩輪車的數字監管與運營平臺,鼓勵制造商與車主上傳騎行數據、電池狀態與維保信息。一些共享電動自行車平臺也開始試點AI預測維修系統、用戶信用積分調價機制等數字化運營手段。這不僅提升效率,也為政府未來進行交通能源管理與碳排監控打下基礎。
五、泰國電動摩托車及電動自行車產業概況
泰國的電動兩輪車制造產業逐步呈現出以曼谷大區為研發中樞、北欖府為組裝基地、清邁與呵叻為測試與銷售中心的區域協同格局。部分地方政府主動規劃“綠色交通產業園”,吸引本地中小企業進入電池封裝、電機裝配和塑料外殼等環節,提升了產業分工效率與地方經濟參與度。
當前泰國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市場正在形成民用日常代步與商用高頻使用并進的發展路徑。城市居民對智能電動自行車表現出較高接受度,而快遞、送餐與市政服務則催生了對高續航、高負載電動摩托車的強烈需求,制造商需針對不同細分用戶群體設計多樣化產品線。
泰國在年輕群體中形成了對“環保時尚出行”的文化認同。隨著環保教育與社交媒體傳播加強,電動兩輪車不僅被視為交通工具,也成為表達生活態度與價值理念的新符號。尤其是在高校、創意園區與旅游城市,這一趨勢促使產品設計更加注重外觀美感與用戶個性化選擇。
盡管整車制造能力日益增強,但泰國在充換電網絡、標準接口、售后維修與二手車回收體系等方面仍處于發展初期。一些企業嘗試自建垂直生態鏈,如配套電池租賃、數字平臺管理與定期保養服務,填補公共基礎設施不足的空白,預示未來產業將從“賣產品”轉向“賣服務+體驗”的生態運營模式。
六、泰國電動摩托車及電動自行車市場動態
泰國多家初創公司與電力企業合作,在曼谷、芭提雅等城市試點電動摩托車“電池快換站”網絡布局。用戶可在指定地點幾秒更換滿電電池,無需等待充電時間。這一模式受到高頻通勤人群歡迎,也促使整車廠商逐步標準化電池結構,利于形成跨品牌共享系統,推動了整個行業向平臺化轉型。
隨著共享經濟理念深入人心,越來越多泰國消費者選擇以中長期租賃方式使用電動兩輪車,而非直接購買整車。此類租賃服務多由互聯網平臺或金融機構提供,配套包括維保、保險與電池更換,降低了用戶初始門檻。該趨勢正在重塑銷售邏輯,制造商也開始與租賃平臺聯合推出定制化車型。
泰國南部地區與馬來西亞接壤區域出現“反向融合”現象,馬來西亞流行的高性能城市電動自行車在泰國本地年輕人中迅速走紅。這類產品設計上更注重運動感與速度,激發了泰國企業向運動型、競技型兩輪電動車拓展。同時,也推動了對進口品牌本地組裝和零部件替代的產業響應。
泰國電動兩輪車產業與旅游、教育、零售等領域日益產生協同效應。部分高校引入電動自行車作為校園綠色交通方案;旅游區則推出騎行導覽服務;大型商場提供專屬充電停車位和會員積分體系。這種跨行業合作不僅拓寬應用場景,也助力構建更完善的兩輪電動車生態環境。
七、泰國電動摩托車及電動自行車品牌市場占有率
1. 電動摩托車(E-Motorcycle)品牌
(1)泰國本土品牌
Fonz(泰國本土品牌):主打中低端市場,價格親民(約3萬-5萬泰銖),續航80-100km,市占率較高。
MG (Morris Garages) Thailand:上汽集團旗下品牌,推出MG EP電動摩托車,定位中端市場。
MuvMi(電動三輪出租車品牌):主要面向共享出行市場,在曼谷等城市運營。
(2)中國品牌(快速增長)
雅迪(Yadea):全球最大電動兩輪車品牌,在泰國通過本地合作銷售,主打性價比(2.5萬-4.5萬泰銖)。
臺鈴(TailG):價格競爭力強,主要覆蓋中低端市場。
小牛電動(NIU):定位中高端(5萬-8萬泰銖),主打智能化和長續航,在曼谷等城市較受歡迎。
綠源(Luyuan):以耐用性和高性價比進入泰國市場。
(3)日本品牌(燃油摩托巨頭轉型)
本田(Honda):推出Honda EM1 e電動摩托,但價格較高(約7萬泰銖),市場接受度仍在培養。
雅馬哈(Yamaha):推出E01電動摩托,但銷量仍較低。
2. 電動自行車(E-Bike)品牌
(1)國際品牌(高端市場)
Specialized(閃電):美國品牌,主打高性能電動山地車,價格較高(10萬泰銖以上)。
(2)中國品牌(主流市場)
雅迪(Yadea):提供平價電動自行車(2萬-4萬泰銖)。
愛瑪(AIMA):價格親民,主要面向城市通勤。
Giant(捷安特):臺灣品牌,在泰國高端市場較受歡迎。
(3)泰國本土品牌
Bangkok E-Bike:本土組裝品牌,主打城市通勤車型。
組展單位:東方福泰(北京)國際會展有限公司
服務號:展會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