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媒體News18發文聲稱印度攔截并繳獲了中國的PL-15E空空導彈,他們宣稱宣稱這枚“中國最先進空空導彈”的殘骸“震驚世界”,甚至引得法國、日本和“五眼聯盟”國家“排隊求購”。
從某種角度上說,這些導彈也確實是印度軍方攔截下來的。誰說攔截就一定要用防空導彈或者攔截彈?,用陣風戰斗機攔截不行嗎?
只不過當印方公布的“戰利品”照片曝光后,國際軍事專家集體陷入沉默——照片中所謂的“完整導彈”,不過是一截僅剩燃料艙和尾翼的金屬殘片,長度僅2米,約為完整導彈的一半關鍵部件已灰飛煙滅。
PL-15E導彈的戰斗力來自于哪里呢?主要是三個部件,分別是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導引頭,以及可變形定向戰斗部。
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是PL-15E的動力心臟,通過燃料艙分段燃燒設計實現兩次點火:首次點火使導彈以4馬赫高速爬升至高空彈道,末端30公里內二次點火維持15G過載機動能力,徹底解決傳統單脈沖發動機動力衰減導致目標逃逸的痛點。而且相較于美國的同類產品,PL-15E的可靠性更高,即使單機故障仍可完成攻擊。
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導引頭是PL-15E的“電子鷹眼”,具備強大的多目標處理能力和隱身對抗能力,同時跟蹤20個目標并自主識別威脅等級,配合EODAS系統,可識別RCS≤0.01㎡的隱身目標,F-22戰斗機都能追蹤。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抗干擾能力,0.1秒內完成2000次波束轉向,通過跳頻技術破解戰機的箔條/電磁干擾。
最后是可定向戰斗部,PL-15通過通過鎢合金預制破片與爆炸成型彈丸的復合裝藥結構,可根據目標類型自主切換殺傷模式。玻璃纖維復合材料殼體可以讓破片飛散角可控制在60°-120°之間,毀傷半徑達到12米,是美國AIM-120D的1.8倍。
然而這三個核心部件,完全沒有……總的來說就是,印度“繳獲”的導彈殘骸完全沒有任何進行逆向工程的價值。
你拿著半個空殼子就說自己繳獲了完整的PL-15E導彈,還想忽悠日本、法國、甚至忽悠五眼聯盟來買,這是真的把其他國家當成傻子了?總之,一開始這些國家有可能感興趣,但是真看了印度人提供的照片后,我只能說沒有一個國家會為一堆導彈廢鐵買單。
這種“精神勝利法”在印度社會已形成路徑依賴:從2019年偽造“擊落F-16”證據,到2020年編造“加勒萬河谷大捷”,再到今日的“殘骸神話”,印度始終在用虛構的“技術奇跡”麻醉現實創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