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沖突后霹靂-15E殘骸引發關注,多國欲借其窺探秘密,難道中國的軍事技術真的會被輕易破解嗎?
【印度撿到霹靂-15殘骸,多國要求共享】
在印巴沖突后,印度媒體的報道引起了一波微妙的關注:戰場上,他們不僅撿回了幾件破銅爛鐵,還意外“撿漏”了幾枚霹靂-15E空空導彈的殘骸。其中一些竟然相對完整,這似乎給了某些國家一個窺探中國尖端武器的小窗口。于是,質疑聲隨之而來,我們的霹靂-15E難道就這樣被“模仿”了嗎?
首先,要說清楚一件事:現代戰爭中,任何使用武器裝備的行為,都伴隨著技術信息泄露的風險。就像一個廚師在秀出拿手好菜時,調料和工藝難免被同行盯上。但你總不能因為怕被學到,就不做飯了吧?技術泄露與否,關鍵在于泄露了多少,以及這些信息的重要性。
而且,看看印度的態度,你就知道我們沒必要太過擔心。一開始,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還信誓旦旦地宣稱,撿來的霹靂-15E不過如此,甚至不如他們自家的“阿斯特拉”導彈。
【印度制造維護技術水平堪憂】
再結合印度舉世聞名的技術水平,就算得到什么有效信息,估計也做不出來。
不過,并非所有國家都像印度那么“自信”。實際上,“五眼聯盟”——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以及法國和日本,在聽說印度手中有霹靂-15殘骸后,個個排隊等著分析研究,希望從中找出應對中國武器的“軟肋”。
但說實話,這些國家想靠幾塊殘骸,就逆向研究出打敗中式武器的核心技術,那還是有點癡人說夢。具體原因我來給大家分析分析。
1.技術復雜性上的挑戰。霹靂-15采用了AESA雷達導引頭、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還有雙向數據鏈等眾多頂尖技術。這可不是一件“拆了看就會”的事情,這些系統需要硬件和軟件的無縫結合,還涉及先進的材料科學和制造工藝。即便他們能從殘骸中拼湊出點硬件信息,轉化為實際應用談何容易!
【通過霹靂-15殘骸很難獲取核心技術】
2.殘骸的完整性問題。別看印度撿了些“相對完整”的霹靂-15導彈殘骸,里面的核心部件,如導引頭是否完好無損還是未知數。在高空墜落或者自毀機制下,極可能已經嚴重受損,根本無法提供完整的技術藍圖。所以,國外這些眼光炯炯的國家恐怕要失望了。
3.出口型號的技術保密性。中國在出口武器時也不是傻白甜,對技術外泄風險早有考慮。出口版本的霹靂-15E,與解放軍使用的原版有顯著差異,就算其它國家研究了殘骸,也只是隔靴搔癢,獲取不到真正的核心技術。
4.中國軍事技術的迭代速度。中國的武器研發遵循“裝備一代,研制一代,預研一代”的節奏。霹靂-15固然厲害,但已經不算是最尖端的了。據說更先進的霹靂-17正在路上,屆時,即使他國掌握了霹靂-15的部分技術,也不過是在追趕舊時代。
【更先進的霹靂-17正在路上】
5.逆向工程的巨大投入。要想從導彈殘骸中“抄作業”,它需要強大的科研實力和制造能力,還有配套的材料供應鏈、精密制造能力等等。這些都不是簡單拆解個導彈殘骸能解決的,得投大量時間、資金和人力資源進去。而且,即使搞出來了,和自己創新研發的東西比,真不一定好用。
綜上所述,霹靂-15導彈殘骸或許引發了一陣騷動,但要真正通過它挖掘出“獨門絕技”無異于癡人說夢。
要知道,現代軍事裝備的世界里,信息技術的外流是難以完全阻擋的,我們不用過分恐慌。同時,通過軍貿,資金回籠可以反哺研發,推動武器的迭代更新,是一種良性的循環。
【霹靂-15E在航展上公開亮相】
中國與其縮手縮腳、畫地為牢,不如大步向前,繼續開拓。畢竟我們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快速的迭代速度,足以應對各種潛在的技術竊取威脅。而對于其他國家來說,通過殘骸,想瞬間趕超中國先進武器的發展,恐怕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以,當人們擔憂霹靂-15技術泄露時,不妨抬起頭來看看中國迅猛發展的軍事科技,看看那些成千上萬正在實驗室里忙碌的研究人員,他們正在塑造未來的國防力量。
擁有這般堅實底氣,面對任何可能出現的技術外流狀況,咱們都能坦然且自信地講:“順其自然,無需憂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