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現在是騎虎難下,答應了永久放棄武器級核武器,以色列又威脅空襲伊朗的核設施。哈梅內伊現在終于明白,他們被美國騙了。
伊朗這回算是徹底掉進坑里了!嘴上喊著要永久放棄核武器,轉頭就被以色列威脅要炸核設施,現在連最高領袖哈梅內伊都拍大腿承認被美國耍得團團轉。
這出戲可真是跌宕起伏,從經濟制裁到軍事威脅,從談判陷阱到盟友捅刀,德黑蘭現在騎虎難下的局面,活脫脫就是一部中東版《甄嬛傳》。
答應永久放棄核武器才沒兩天,以色列的轟炸機已經在邊境線上轉悠,美國人一邊喊著要談判一邊把刀子遞到特拉維夫手里。哈梅內伊這會兒估計腸子都悔青了——說好的解除制裁換棄核,怎么轉眼就變成要連鍋端了?這出中東大戲演到現在,愣是把德黑蘭從棋手演成了棋盤。
2025年5月20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電視講話中突然暴怒。他對著鏡頭拍桌子吼道:“美國要我們連民用核電站都關掉,這是騎在伊朗頭上拉屎! ”
衛星照片顯示,內蓋夫沙漠的空軍基地最近新增了12個加油機位。這意味著以色列F-35戰機不用中途降落,就能直飛伊朗腹地的納坦茲核設施。美國嘴上說著“反對單邊軍事行動”,背地里的操作卻很誠實。五角大樓剛批準向以色列出售價值23億美元的激光制導套件,說是“用于反恐”。伊朗人這才發現,他們掉進了連環套。
德黑蘭曾拍著胸脯保證,絕不碰武器級的核材料,甚至同意放棄相關計劃。這份“誠意”遞出去了,地區局勢卻沒見半點松動,反而像是捅了馬蜂窩。
以色列那邊,空襲伊朗核設施的叫囂一天比一天響,美國情報也來湊熱鬧,說以色列正真刀真槍地演練,連彈藥都備齊了。這下可好,伊朗最高層估摸著,在核協議這事上,八成是被美國給“忽悠”了。
現在的伊朗,真是左右為難。說好的不造核武器,核計劃也愿意降級,可某些人的胃口顯然沒那么容易滿足。
美國那邊,一邊說著想跟德黑蘭談個新協議,一邊中東特使又放出狠話:伊朗必須徹底停止所有鈾濃縮活動,哪怕是民用核電站所需的低豐度濃縮鈾也不行!這條件,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聽了都直搖頭,斥之為“獅子大開口,簡直是侮辱”。伊朗的立場也硬,和平利用核能是天賦人權,民用核電站該用還得用。
這么一來,美伊談判自然卡殼。面對這種極限施壓,德黑蘭不僅捂緊了自家的高濃縮鈾庫存,拒絕運到國外,連彈道導彈計劃也不讓碰。話里話外,還透著想找中俄兩位老大哥撐腰的意思。
有分析說,伊朗當初在核武問題上退了一步,本想換個平安,結果倒好,不僅沒換來安全感,反而讓自己在后頭的博弈里丟了籌碼,沒了轉圜余地,現在怕是腸子都悔青了。以色列的態度,那叫一個斬釘截鐵。核心就一句話:伊朗休想擁有任何形式的核能力,哪怕只是理論上的可能性,一丁點兒都不行!
所以,以色列會不會真的對伊朗核設施來個“外科手術式打擊”,很大程度上要看美伊核談判的臉色,以及最終協議的成色。一旦美國和伊朗的協議在以色列看來,給伊朗留下了哪怕是民用核項目的空間,比如提煉濃縮鈾,那以色列單方面動手的警報,估計就要拉到最響。
盡管以色列高層據說還沒最后拍板,但各種軍事部署已經擺開了架勢,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觀察家們都看出來了,這氣氛可不是鬧著玩的。以色列就像一個高度警惕的哨兵,緊盯著伊朗的每一個小動作,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觸發它的扳機。這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實實在在的軍事準備,透著一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狠勁。
美國和以色列之間,這配合打得,確實有點“紅臉白臉”的意思。有人說,這就是一出精心編排的雙簧:美國在臺前唱白臉,主導談判,好話說盡。以色列在幕后唱紅臉,時不時揮舞一下軍事大棒,給伊朗上上弦。
美國情報機構也證實,確實捕捉到了以色列準備動手的蛛絲馬跡。這么一看,兩國似乎配合默契,目標一致。
可事情真這么簡單嗎?未必。實際上,華盛頓和特拉維夫在怎么收拾伊朗核問題上,心可沒齊到一塊兒去。在特朗普第一次在位時,就沒答應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搞大規模轟炸的提議,更傾向于用外交手段。
如今對以色列這種軍事冒險更是捏著一把汗,三番五次勸內塔尼亞胡別沖動,別去捅那個馬蜂窩。據說,美國的官方立場也是不支持以色列對伊朗動武的。
美國怕什么?怕的是以色列一旦動手沒輕沒重,把美國自己也拖進一場失控的中東大混戰,徹底攪黃了全球戰略布局。以色列呢,則似乎更信奉“快刀斬亂麻”,想一勞永逸地拔掉這顆眼中釘。這種策略上的分歧,讓美以之間所謂的“雙簧”,多了幾分不確定性,甚至可能關鍵時刻掉鏈子。
一旦美國不點頭,以色列真敢單干嗎?分析人士覺得,可能性是有的,但也許沒外界嚷嚷的那么玄乎。
從軍事層面看,伊朗的整體實力,尤其是在導彈技術上,那也不是吃素的。“泥石”、“城堡破壞者”這些彈道導彈,射程超過兩千公里,據說有些還帶高超音速特性,不僅能把以色列全境納入打擊范圍,理論上也能威脅到美軍在中東的基地。
有評估甚至認為,伊朗的導彈有本事突破以色列砸下重金打造的“薩德”、“箭3”和“鐵穹”等多層防御網。伊朗過去也用導彈襲擊露過幾手,證明自己不是光說不練的假把式。所以,以色列領導人要是對伊朗的反擊能力和決心打了眼,一意孤行發動攻擊,很可能徹底惹毛伊朗,招來鋪天蓋地的報復。那可就不是局部沖突那么簡單了。
當然,真要全面開打,伊朗的常規軍事力量,特別是空軍,跟以色列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整體上可能會吃大虧。
但是,戰爭一旦打響,可就不是兩國之間的簡單對抗了。那些長期受伊朗支持的地區武裝,比如黎巴嫩真主黨、哈馬斯,還有敘利亞境內的民兵組織,很可能聞風而動,從四面八方給以色列添堵,把沖突攪得更渾、拖得更久。
這還不算完,伊朗核問題的背后,大國博弈的影子更是若隱若現。中國和俄羅斯在伊朗和平利用核能這事上,明明白白地站在德黑蘭一邊,這跟美國的強硬要求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種大國之間的相互牽制,客觀上是給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爆發大規模、持久性軍事沖突降了溫,但也讓問題的徹底解決變得遙遙無期,像個解不開的死疙瘩。
回頭看整個過程,德黑蘭似乎掉進了一個自己挖的坑。有人說,伊朗在國際力量對比發生微妙變化的時候,選擇了一種看似“明智”的妥協,結果卻讓自己在后來的連環過招中越來越被動,被美以聯手逼到了墻角。
如今,面對美國不留余地的強硬要求和以色列若隱若現的軍事威脅,伊朗手上似乎也沒什么B計劃能打破這個僵局。
這場圍繞核問題的博弈,與其說是談判,不如說是一出精心編排、卻又隨時可能演砸了的舞臺劇。各方都在盤算自己的小九九,也都在賭。最終的劇本會怎么寫,恐怕連上帝都還沒想好。棋盤上迷霧重重,每一步都可能引爆火藥桶,而和平的曙光,依舊黯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