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普京總統視察庫爾斯克地區之際,俄媒高調炒作了一件事情:此前一天,烏軍第一特戰旅在蘇梅州肖斯特卡(шостка)市的郊外訓練營,被俄軍伊斯坎德爾導彈擊中,正在列隊訓練的烏軍,因此損失了70名軍人,其中包括20名教官。此外,一個彈藥庫和多達10輛車輛也被摧毀。
這一切,立即在國際社會上引起了極大關注。最初,基輔對此事閉口不談,但是,隨著俄無人偵察機拍攝的相關視頻在網上曝光,基輔不得不宣布,該訓練營確實被襲擊,而且,訓練營的指揮官已經被撤職。結果,在俄羅斯網絡上素有報喜鳥之稱的基輔著名美女議員貝祖格拉婭,又爆發了,她不僅公開指責烏軍總司令瑟爾斯基將軍應當對此負責,而且,還再次呼吁烏軍統帥部應當讓瑟爾斯基將軍立即下臺。
不過,這次,貝祖格拉婭并不孤單,另一位上了克里姆林宮制裁名單的烏議員貢恰連科,也主張應當嚴查此事件的責任者。俄軍的這次導彈攻擊,讓堅決反俄的基輔議員們都如此不滿,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蘇梅守軍只吃虧不長記性。蘇梅守軍因舉行集體活動,而被俄軍導彈團滅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不久前的4月13日,烏軍第117國土防御旅在蘇梅大學舉行建軍七周年慶典儀式時,不僅提前進行了宣傳工作,而且,慶典儀式上還邀請了很多社會人士參加,結果,俄軍的伊斯坎德爾導彈準時來襲,造成了六十多名烏軍官員喪生。
事發之后,烏軍各級領導,都承受了社會上極大的壓力,但事隔僅僅一個多月,同樣的事情,卻再次發生了,這自然引起了烏克蘭各方極大的不滿。貝祖格拉婭更是直接指責烏軍領導層,根本就是輕視士兵的生命。當然,俄軍"伊斯坎德爾"導彈兩次突襲,都精準捕捉到烏軍集結的"時間窗口"。這種情報獲取能力不僅源于無人機編隊的全天候監控,更得益于烏克蘭社交媒體泄密與官僚系統的信息漏洞。只能是說,在邊境復雜戰況地區,俄軍技術偵察與特工網絡的協同效應,已形成對烏軍動態的降維打擊。
第二個,這個訓練營距離邊境線僅45公里。位于俄羅斯布良斯克市正面方向的肖斯特卡市,雖然距離庫爾斯克地區俄烏雙方的交戰線較遠,有近百公里,但是,其距離俄羅斯邊境線,卻僅有45公里的距離。烏軍將新兵訓練營設在邊境線附近,當然是為了讓新兵可以迅速地投入戰斗,更為了提振前線烏軍的士氣。但離前線太近了。莫說俄軍的伊斯坎德爾導彈可以隨便攻擊,甚至俄軍的遠程火箭炮,都可以對之實施火力覆蓋了。
所以,基輔將新兵訓練前移至邊境的決策,本質上只是政治作秀壓倒軍事理性的典型體現。這種"表演式抗俄"既為迎合北約軍援的政治正確,又試圖掩蓋部隊輪換困難的現實窘境,最終卻淪為俄軍精確打擊的活靶。結果就是:政治學家謝斯勒揭示的"替罪羊游戲",正在加速消耗烏克蘭的戰爭潛力。從扎盧日內到瑟爾斯基,總司令更迭已淪為政治卸責的儀式。當議會要求追責的聲浪與前線部隊的嘩變形成共振,烏克蘭的指揮體系正陷入"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悖論。
第三個,蘇梅州的防空系統不堪一擊。俄軍導彈能夠成功擊中訓練中的烏軍隊列,且能把實時影像拍下來作為認知宣傳戰的利器,俄軍無人偵察機于其中絕對可以說是居功至偉。然而,烏軍前線新兵訓練營的上空,竟然容許俄軍無人機偵察機隨便拍攝,甚至還能容許其迅速招來俄軍的導彈襲擊,并成功記錄下戰果,只能是說:烏軍在蘇梅州的防空系統真的是太弱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烏軍一直聲稱自己的防空導彈不足。顯然,現在烏軍的防空導彈是真的不多了,只能是用于重要城市、重點戰略目標的保衛工作了。
俄軍的這場邊境襲擊,暴露的不僅是烏軍的戰術失誤,更是烏克蘭戰略選擇的根本困境:將新兵訓練體系置于俄軍火力覆蓋范圍,本質是人力資源瀕臨枯竭的無奈之舉。因此,肖斯特卡訓練場的硝煙尚未散盡,基輔政壇的震蕩已經開始。這場軍事災難,猶如多棱鏡,折射出烏克蘭從戰場到廟堂的系統性危機。當政治算計凌駕于戰場規律之上,任何規模的武器援助,都難以填補兵源不足的黑洞。畢竟,現代戰爭不僅是武器的對抗,更是制度韌性的終極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