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神經科學、傳感技術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腦機接口這項充滿科幻色彩的技術正在加速走向實際應用。
5月12日,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四川省腦機接口及人機交互產業攻堅突破行動計劃(2025—2030年)》提出,到2027年,完成3款侵入式腦機接口產品和5款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產品的研發及醫療器械注冊,加快實施省內首例侵入式腦機接口手術,開放醫療健康場景,實現年服務醫療患者超5萬人次。到2030年,全省腦機接口及人機交互產業綜合競爭力全國領先。
在5月20日進行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腦機接口”媒體溝通會上,多位專家揭開非侵入式和侵入式腦機接口的神秘面紗,暢談這項技術在阿爾茨海默病、卒中康復、膠質瘤切除等場景的應用潛力。
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大幅提升早期阿爾茨海默病診療效率
在未被攻克的疾病中,阿爾茨海默病是“溫和”但致命的一種。“溫和”在于,它的進程往往需要多年時間,且患者及家屬在初期感知程度較低,不會迅速威脅患者生命;致命在于,它一旦開始就無法逆轉,患者的生命質量將隨病情進展不斷下降,也會造成沉重的照護負擔和龐大的社會經濟成本。
“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有望對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在內的老年慢性病實現‘一頭’和‘一尾’管理。這一突破,主要通過面向社區和家庭的老年慢病早篩和院外康復治療實現。”5月20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智能可穿戴老年健康管理系統實驗室主任、特聘研究員江寧對記者表示。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智能可穿戴老年健康管理系統實驗室主任、特聘研究員江寧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江寧談到,阿爾茨海默病病情進展快、尚無特效藥、病程不可逆,因此,在阿爾茨海默病的潛伏期——輕度認知障礙(MCI)期盡早進行診斷和干預,是延緩疾病進展的關鍵。
基于對腦機接口技術的探索應用,江寧團隊成功研發出了針對社區MCI的“普篩+早篩+非藥物干預”閉環的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類設備,并將之命名為“天鵝湖”項目。
以早篩環節為例,江寧團隊自2022年7月開始開展社區居住老年人群研究,參與人數超3000人。通過對參與者的全腦頻譜和腦網絡特性進行研究,江寧團隊發現,MCI患者存在異常頻段和異常網絡模式。通過這項基于腦電的電生理篩查,僅用4個電極、5~10分鐘的測試,就可實現超過90%的篩查靈敏度,用于社區MCI的快速精篩。
江寧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臨床中目前通常使用PET-CT、脊椎穿刺等作為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手段,但其普及度、接受程度都有待進一步提升。而基于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的早期篩查手段有望大幅提升MCI篩查的普及度和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MCI的干預治療環節,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也能發揮效用。雖然眼下已經有創新藥物可用于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治療,但用藥負擔重、藥物可及性低等仍是未解決的問題。江寧表示,基于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的經顱磁刺激(TMS)、經顱電刺激(TES)均可作為MCI的院外康復手段,對MCI進行早期干預。江寧透露,其團隊已經開展了腦機接口技術干預MCI與通過運動、調整生活方式等綜合手段干預MCI的對照研究。
除阿爾茨海默病外,江寧團隊還基于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在卒中康復、肌少癥早篩康復領域產出了創新成果。
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切除腦膠質瘤實現突破
在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方面,華西醫院則通過對膠質瘤的手術應用,實現了從“0”到“1”的技術攻關。
根據醫學領域頂級刊物《柳葉刀》發布的《全球、地區和國家腦癌和其他CNS癌癥負擔1990—2016》數據,膠質瘤全球病例數最多的三個國家分別是中國、美國和印度。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楊淵表示,盡管與其他惡性腫瘤相比,腦膠質瘤的發病率不高,但它是導致我國青壯年因惡性腫瘤失能的主要原因。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楊淵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針對膠質瘤的手術治療,所有腫瘤組織當前的共識指南都支持最大程度的安全切除。但楊淵介紹,惡性腦腫瘤往往與正常腦組織呈浸潤性生長,如何在徹底切除腫瘤的同時最大限度保護功能性腦區,一直是神經外科手術的難點。
而腦機接口輔助手術系統的應用為這一難題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該技術通過實時解析腦電信號特征,能夠準確區分腫瘤組織與正常神經元放電模式的差異,為術者提供精準的腫瘤邊界定位參考,顯著提高了腫瘤全切除率。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進行的一臺腦腫瘤切除手術中,醫療團隊借助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成功為患者切除了腦膠質瘤,這是國內首例應用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的神經外科手術,也是全球范圍內首次應用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對腦膠質瘤進行手術治療。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外科學科主任、主任醫師毛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借助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治療腦腫瘤有三大優勢:第一,腦機接口技術相對安全。第二,與傳統的定位方式比較,減少了并發癥。“在全切率、腫瘤邊界的識別率和功能的保護率(上),這一技術與傳統金標準是一致的,同時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率。”第三,當這一產品成熟后,其使用門檻很低,“相當于攝影技術從專業照相館向普通使用者的轉移”。
借助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不僅能夠實現對腦膠質瘤的安全范圍最大化切除,“還可以通過電極片去預測腫瘤復發方向,達到精準的擴張切除,延長病人術后生存時間”。楊淵說。
在腦機接口概念持續火熱之下,無數技術嘗試正在成為現實。眼下,無論是學界還是產業界,都在等待一個成熟產品、一套成熟技術,帶來真正顛覆性的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