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德黑蘭5月22日電 題:美伊談判卡在哪里
新華社記者陳霄 馬曉成 沙達提
阿曼外交大臣巴德爾21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伊朗與美國之間的第五輪會談將于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舉行。自4月12日談判啟動以來,美伊已進行四輪間接會談,未取得實質性突破。近期美方放話稱要完全禁止伊朗鈾濃縮活動,引發伊方強烈反對。
分析人士指出,當前鈾濃縮問題已成為美伊談判最主要的卡點。雙方在這一問題上分歧嚴重,接下來的談判可能面臨較大困難。但美伊雙方均有達成協議的意愿,對話通道尚存,破局仍有可能。
美方改口 形勢緊張
伊朗與美國4月12日在阿曼首都馬斯喀特舉行了首輪間接會談,雙方隨后于4月19日、4月26日和5月11日舉行了三輪間接會談,會談內容逐漸從宏觀層面過渡到技術性細節。第三輪談判引入經濟領域專家參與磋商。
不過,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日前通過媒體放話稱,“不允許(伊朗擁有)哪怕1%的鈾濃縮能力”。美方此前的態度被普遍解讀為容許伊朗進行豐度不超過3.67%的民用鈾濃縮活動,威特科夫這一表態顯然是極大提高了談判要價。
對此,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20日表示,伊朗不需要任何方面對其鈾濃縮權利的許可。與美國的談判還沒有取得任何結果,未來仍不確定,但他不指望談判能取得任何積極成果。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0日援引多名美國官員的話報道,美方獲得的新情報表明以色列正準備襲擊伊朗核設施。知情人士透露,以色列襲擊伊朗核設施的可能性“近幾個月來顯著上升”,如果美伊無法就清除后者所有的濃縮鈾達成協議,那么以方發動襲擊的可能性將更大。
突破底線 難以妥協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美方立場轉變,突破了伊方在鈾濃縮問題上的底線,導致雙方在這一問題上尖銳對立。
清華大學國際與地區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劉嵐雨指出,伊朗的談判底線是在伊朗本土保留進行低豐度鈾濃縮活動的權利。伊朗國際事務分析師哈桑·貝赫什蒂普爾表示,伊朗具備生產豐度為90%的濃縮鈾的能力,但這并不足以制造核武器,伊朗并不掌握其他必要技術。美方對此避而不談卻一味指責伊朗鈾濃縮活動。他還指出,伊斯蘭革命前后,伊朗進口民用核燃料曾遭美國等西方國家違約。鑒于這些歷史,伊朗沒有理由完全放棄鈾濃縮能力。
對于美方最近轉向“零濃縮”政策,美國昆西治國方略研究所執行副總裁特里塔·帕爾西認為,這不僅無助于與伊朗達成協議,還將關閉談判的外交窗口。他說,威特科夫或許寄望于伊朗在壓力下停止濃縮,但這無異于一場高風險賭博——伊朗從未接受過完全停止濃縮,即便暫時性讓步也無先例。
此外,談判議題的范圍也是雙方爭論的一個焦點。山東師范大學中東研究中心副主任趙北平指出,特朗普政府尋求將限制伊朗的彈道導彈研發和地區影響力納入談判,伊朗則堅持談判僅限于核問題,其預期目標是使美國信任伊朗核項目的和平性質并解除對伊制裁。他認為,美國設立多重談判目標導致達成協議的難度激增。
有鑒于此,專家們對談判達成協議的前景并不樂觀。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東研究所副所長秦天說,美伊當前正陷入“誰先讓步”的博弈困局,雙方均缺乏戰略互信。
談判未斷 仍有希望
盡管談判難度很大,但分析人士指出,美伊仍準備繼續談判,間接對話通道還保持開放,這本身就具有積極意義。有分析認為,雙方達成協議的可能性并非為零。
貝赫什蒂普爾說,美方近期提出“零濃縮”要求,可能是為了獲取更多談判籌碼。雙方均有達成協議的意愿,短期內談判不歡而散的可能性不大。雖然雙方如何找到共同路徑尚不明確,但應該存在解決方案。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研究員趙軍認為,特朗普政府崇尚“交易型”外交,美伊雙方基于避免沖突升級的共同意愿和各自現實利益考量,理論上仍存在達成某種“重大交易”的可能性。
此外,趙軍認為,第三方力量的介入也可能成為打破談判僵局的關鍵變量。若未來具有地區或全球戰略影響力的第三方參與斡旋,并獲得談判雙方共同認可,談判或存在實現有限突破的潛在空間。(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