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下午14:30,中國民族衛生協會民族分會專家領導一行蒞臨北京融科醫院開展交流指導活動,為北京融科醫院民族醫藥特色診療技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智慧。
此次來訪的專家領導:
中國民族衛生協會民族醫藥傳承創新分會副主任委員 滕紅麗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朝醫藥分會執行會長 樸昭衍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護理分會副會長/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朝醫藥分會副秘書長
韓吉淑三位專家抵達北京融科醫院后,受到了醫院領導班子的熱烈歡迎,在劉春艷院長和李春梅院長的引導下,首先參觀了醫院整體環境,及重點科室,了解醫院目前專家團隊、專科建設、業務開展等基本情況。
參觀結束后,雙方來到醫院會議室,圍繞壯瑤醫藥特色診療技術和中(朝)醫特色診療技術展開了深入的分享與交流。滕紅麗女士率先發言,她詳細介紹了壯瑤醫藥在疾病防治方面的獨特優勢。壯瑤醫藥歷史悠久,其診療方法融合了當地的自然環境、民族文化和傳統智慧,在風濕骨病、消化系統疾病等領域取得良好療效。通過介紹壯醫臨床適宜技術和相關數據等,展示了壯瑤醫藥特色診療技術的臨床應用成果,讓參會人員對這一民族醫藥瑰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隨后,樸昭衍和韓吉淑先后分享了中(朝)醫特色診療技術。中(朝)醫作為中華民族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養生保健、康復治療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獨特的理論體系。通過分享中(朝)醫的黃土灸、黃土罐、朝醫塌漬、朝醫穴位按摩等臨床實踐中的應用成果,以及在局限性濕疹、寒濕痹阻型膝骨關節炎、肩周炎等疾病的防治中取得的成效,加深了參會人員對中(朝)醫傳統特色醫學的認識。
在交流環節,大家各抒己見,就民族醫藥的傳承與創新、人才培養、科研合作等方面進行了熱烈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民族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加強民族醫藥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對于推動民族醫藥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劉春艷院長在總結發言中表示,此次交流活動為北京融科醫院民族醫藥特色診療技術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學習機會。北京融科醫院將以此次交流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中國民族衛生協會民族分會的交流合作,借鑒專業經驗,不斷提升民族醫藥特色診療技術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此次交流活動在熱烈而友好的氛圍中圓滿結束。相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民族醫藥特色診療技術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為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