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新建5000噸級驅逐艦發生重大下水事故,朝鮮領導人親眼目睹了整個過程,并嚴厲指責了事故方。事故原因初步判斷是經驗不足引發的,背后透露出了朝鮮軍工大干快上、急于求成等問題。
據朝中社報道,當地時間5月21日,朝鮮領導人在清津造船廠,參加第二艘國產5000噸級驅逐艦下水儀式時,驅逐艦在下水過程中發生了嚴重事故,導致艦體出現損壞。
從技術角度看,這次用的“側滑下水”方式本身就有較高風險。這種方式需要極高的同步性和軌道潤滑性,不然很容易因受力不均翻船,而清津造船廠用的是簡易滑架結構,設備老化,維護也不足,這些問題早就有跡象了。
要是船體龍骨變形,修復起來難度極大,像美軍類似損傷至少得半年以上才能完成基礎修復,可朝鮮領導人要求在6月完成修復,這給本就不穩固的造船體系帶來了更大壓力。
在船舶建造和下水方式里,安全性和風險程度差別很大,最穩妥的是船塢造船,在封閉干船塢內造好船后注水,讓船自然浮起駛出,有問題能隨時停下調整。
其次是船臺造船,一般用滑道或氣囊輔助縱向下水,只要配載合理、重心穩定,通常不會出大事故。側滑下水則是風險最高的,沖擊力大,船體橫向穩定性遠不如縱向,容易傾覆甚至沉沒。
清津造船廠這次就是用了側滑下水,結果出現軌道不同步問題,可能是系統故障,也可能是人為操作不當,就像老舊的推拉窗缺乏潤滑會錯位一樣。
近一個月前,4月25日,朝鮮首艘5000噸級驅逐艦“崔賢”號在西海岸南浦造船廠下水。
南浦造船廠為西海艦隊服務,設施更先進,技術積累也更多,采用標準船臺造船模式和縱向艉部下水方式,安全性更高,成功讓首艦下水。
清津造船廠在東海岸,主要負責中小型艦艇建造維修,雖和俄羅斯合作有了一些技術支持,但在大型艦艇建造上還是薄弱。
它用簡陋滑道系統造第二艘5000噸驅逐艦,側滑下水風險高,再加上設備老化、維護不到位,失敗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這次事故就是這些隱患的集中爆發,所以同一型號兩艘艦在不同地方建造,命運截然不同。
雖然朝鮮宣稱新驅逐艦有防空、反艦、反潛、反彈道導彈等多種能力,全艦配備74個垂直發射單元,有防空、反艦、巡航、戰術彈道導彈,甚至還有艦載反坦克導彈。
更讓人驚訝的是,“崔賢”號下水后兩天就在南浦船廠邊上進行各種導彈試射,宣布形成戰斗力,這在各國海軍史上很少見。但這些高端配置背后可能存在嚴重系統整合難題。
有觀點指出,“崔賢”號艦橋駕駛室內好像空無一物,沒操控臺和內艙畫面,懷疑整艘船只是展示用的“空殼子”。燃氣輪機進氣口和煙囪設計不合理,也讓人質疑是否真裝了發動機。
種種跡象表明,這艘艦可能更像堆砌武器的平臺,而非真正現代化戰艦,在近岸水域或許能威懾展示,但遠洋作戰和高強度對抗下,生存能力和作戰效能讓人懷疑。
朝鮮計劃把兩艘“崔賢”級驅逐艦分別配屬給東海艦隊和西海艦隊當旗艦,但考慮到二號艦現在的狀態和一號艦沒完成海試,短期內實現雙艦協同可能性不高。
更可能的是,這兩艘艦是朝鮮軍事現代化的政治符號,對外展示國防工業成就,對內提振軍心士氣。
現在半島局勢緊張,美韓聯合軍演頻繁,朝鮮想通過高調亮相新型戰艦強化戰略威懾力。
面對領導人嚴令,清津造船廠要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完成修復,可現實很嚴峻,要是龍骨受損,修復周期遠超預期;就算只是船底局部破損,也需要大量時間焊接、密封、排水等。
而且,“崔賢”號雖完成首次試射,是否具備真正戰斗力還得驗證。
朝鮮海軍長期以近海防御為主,缺乏遠洋訓練和實戰經驗,就算有先進艦艇,短期內也難形成有效戰斗力。
朝鮮想通過“崔賢”級驅逐艦展現軍事崛起雄心,但技術落后、管理混亂、基礎設施陳舊等問題制約著發展,這次下水事故不僅是技術失敗,更是整個軍工體系結構性缺陷的集中暴露,未來朝鮮能否真正掌握大型水面艦艇建造與運用能力,還得觀察。
還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點。比如,朝鮮在首艦“崔賢”號下水后,如此迅速地推進二號艦建造,可能是想在短時間內提升海軍實力,以應對外部壓力,但這種快速推進可能導致在技術不成熟、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就進行下水操作,增加了事故發生的概率。
從管理層面看,事故發生后,朝鮮領導人點名軍需工業部、國家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等5大部門“領罪認罰”,這反映出朝鮮對軍工領域事故的重視,也說明在軍工項目中,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和責任劃分可能存在問題。
多個部門被點名,意味著事故的發生可能不是單一因素,而是涉及技術研發、設計、教學、生產等多個環節。
另外,朝鮮軍工面臨的資源和人力不足問題也不容忽視。朝鮮國力有限,同時推進多個新項目,資源分配可能會很緊張,每個項目能得到的資金、技術、人力等資源就會減少,這可能導致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因資源短缺而出現各種問題,比如設備無法及時更新維護、人員培訓不足等,這次清津造船廠設備老化、操作失誤等問題或許就與此有關。
朝鮮高調展示新型戰艦,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在與美韓等國的博弈中爭取更多話語權,但此次下水事故可能會讓外界對朝鮮軍工實力產生質疑,影響其威懾效果。
不過,朝鮮公開事故細節,這種相對透明的做法在其歷史上較為罕見,可能是想通過這種方式減少外界的猜測和抹黑,同時也顯示出其解決問題的決心。
總體來說,這次驅逐艦下水事故是朝鮮軍工體系多重問題的一個縮影,既反映了技術和管理上的不足,也與朝鮮的戰略需求和現實條件密切相關。未來朝鮮如何在提升軍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之間找到平衡,將是其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