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戰武器競賽有了結果,3天內美俄先后發射洲際導彈,5月21日,美國的“民兵III型”導彈進行了今年第二次測試,未攜帶核彈頭的導彈飛行了大約6760公里,最終準確擊中位于馬紹爾群島的目標。俄羅斯的亞爾斯導彈卻發射失敗,萬幸的是這次沒有在原地爆炸了。
美軍由第377測試與評估大隊主導的試射,展示了美國戰略核威懾力量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有效性,同時也是對現有系統進行持續驗證的一部分。
美軍表示,這類試射是預先規劃好的年度流程,旨在確保其核三位一體中的陸基部分始終處于戰備狀態,并向盟友保證安全承諾的有效性。
“民兵III型”雖然是一款服役多年的老式導彈,但通過定期維護和技術升級,依然保持著高度靈敏的操作性能和精確度。
此前,美國計劃用新型“哨兵”洲際彈道導彈替換這批老舊裝備,由于新項目進展不順,預計“民兵III型”還將繼續服役直至2050年。
就在美軍洲際導彈成功試射的2天前, 19日夜間,俄羅斯先行一步,發射了其最先進的“亞爾斯”洲際導彈,但并沒有由官方發布消息。
反倒是烏克蘭情報部門表現出了熱心腸,主動幫忙向全世界發布,發射未成功,不過這一次有了很大進步,沒有像上一次發射薩爾馬特導彈那樣,導彈一發射,就掉在了原地,炸出了直徑達55米的彈坑。
烏克蘭情報局透露了整個發射計劃的詳情。該計劃從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的斯沃博德尼地區試射一枚RS-24“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作為一次“作戰訓練”任務。
然而,俄羅斯對此次發射“秘而不宣”,是因為并未如愿完成,導彈發射后擅自逃逸,不知道飛到哪個地方了,全球也沒有偵測到它的蹤跡。
這枚導彈原本被賦予展示武力的光榮任務,俄羅斯相關部門曾經宣揚,經過改裝后可攜帶8至10枚分彈頭,設計射程超過1萬公里。
盡管如此,《防務快報》指出,沒有任何能夠證實發射成功的視頻或圖像流出,暗示這次在下塔吉爾附近的發射失敗了。
這并不是俄羅斯首次面臨洲際導彈試射的問題。去年,俄羅斯的“薩爾馬特”洲際導彈在試射中就曾發生過掉落在原地附近并爆炸的情況,引發了對俄核威脅有效性的質疑。
馬斯克特意為此次發射發了帖子,稱已找到了可以控制俄羅斯核武器在其境內爆炸的命門。
此外,自2022年服役以來,“薩爾馬特”已經經歷了四次試射失敗。因此,最近一次“亞爾斯”的試射失敗再次加劇了人們對俄戰略武器可靠性的擔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