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駝鈴千年,絲路新篇。時光卷軸展開文明的印記,昔日,張騫持節西行,用絲綢柔光點亮東西方對話的曙光。今朝,我們以開放包容的胸懷匯聚五洲智慧,融通四海商機,續寫絲路傳奇的嶄新篇章。
5月21日至25日,第九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以“絲路融通·開放合作”為主題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榆林攜優質文旅資源精彩亮相,向國內外客商和游客全面展示榆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塞上風情。
榆林展位面積208平方米,展覽布展以“絲路駝城?多嬌榆林”為主題設置文創產品展示區、非遺互動體驗區、非遺展演展示區等3個區域,將榆林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現代文旅發展成果相融合。
文脈凝新意民俗續華章
榆林文脈如黃河之水奔騰不息,在天地間奏響原始的韻律,陜北秧歌、陜北民歌、陜北說書、靖邊跑驢、嗩吶等民俗演出以熾烈的姿態訴說著黃土地的靈魂與傳奇,為榆林館增添了濃郁的文化氛圍。
彩衣飛旋鼓點急,彩扇翩躚隨風起。陜北秧歌歡騰跳躍的舞步扭出陜北人民樂觀向上的精神活力。琴弦輕撥調悠揚,歌聲嘹亮滿廳堂。陜北民歌粗獷豪放的聲浪唱出黃河兒女豪爽奔放的性格特點。
三弦錚錚響四方,甩板鏗鏘話風光。陜北說書清脆悠揚的曲調,道出塞上勝景的磅礴輝煌。詼諧幽默的靖邊跑驢,高亢嘹亮的嗩吶獨奏,是黃土地寫下的熾熱告白,亦是山河故里的熱忱相邀。
匠意融古今非遺煥新彩
日月輪轉,山河煥彩。千載傳承,守正出新。從靈動的剪紙到質樸的泥塑,從雄渾的石雕到精巧的柳編,榆林非遺匠人循章法,守匠心,傳本真,將深厚的非遺文脈融入文創作品,讓古老技藝在現代中綻放華光。
一件手作,一方山河。匠人以標志性非遺技藝為核心,將傳統與現代、藝術與實用完美結合,創造了別具特色的文創作品,米貼畫、剪紙扇、棗木雕屏風、石獅子擺件等,留存了時光淬煉的雋永,是參展游客愛不釋手的紀念品。
榆林的城市魅力亦在文字的流淌中悄然綻放。一位位推介官將榆林的山河畫卷漸次鋪陳,那些圖文并茂的宣傳手冊將歷史人文、生活圖景鮮活呈現,即便山河相隔,參展游客也能透過文字觸摸到塞上駝城的風土人情。
上郡風味濃塞上煙火長
人們以火烹煮天地饋贈,借水調和四時物產,把對自然的敬畏與智慧淬煉進方寸碗盤之中,陜北兒女用質樸的烹飪方式將塞上生活的醇厚本味化作餐桌上的動人詩篇。
獨特的氣候與地理環境賦予了榆林農特產品天然的高品質,展臺上特色物產琳瑯滿目,從谷物到糧油,每一件都是傳統農耕的智慧結晶構筑起黃土地獨有的膳食食譜。
珍饈流轉間,榆林食韻漸次鋪展。米脂小米、佳縣包頭肉、橫山羊肉、蕎麥面粉、黑苦蕎茶、手工空心掛面等浸潤著純正的黃土風味,躍動著舌尖上的塞北風情。
風自長城起,歌從陜北來。時光在這里沉淀,山河在這里交匯。登塬望,看人杰地靈。臨河畔,聽濤聲激蕩。這個夏天,我們備下一座城的熱情,只為等你循著風的足跡,在這方多情的土地上遇見23℃的清爽榆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