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印巴兩國達成停火協議。日前,印度軍方再度表示,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停火,沒有設定“終止日期”,印巴將繼續維持和平狀態。
然而,印方嘴上是這樣說的,但是行動上,卻還持續威脅著巴方。
在達成停火協議后的第五天,印度突然再次關閉了位于上游的伯格利哈爾大壩,切斷了印度河的主要支流納布河的水流,導致位于巴基斯坦的下游迅速干旱。從衛星圖片可以看到,下游河流河床完全裸露,農田也因為缺水而面臨著干旱的風險。
(中國在巴基斯坦承建的水電站項目)
對于印巴兩國來說,這份停火協議,其實并沒有實質性意義。自1948年開始,印巴已經簽署過12次停火協議了,但年均仍發生7次邊境交火。這種“停火—沖突—再停火”的循環,源于協議缺乏實質性執行機制。
此次停火也同樣存在致命缺陷,雙方并未設立第三方監督機構,也沒有明確克什米爾地位爭議的解決路徑,甚至未形成書面文件。
這樣的情況,就給印度留下了利用這種制度漏洞,在停火期間持續采取“切香腸”戰術的空間,從增兵到斷水,未來可逐步突破協議紅線。
出于以上考量,中巴這邊也及時想出了應對的措施。
日前,巴基斯坦方面就報道稱,為應對印度的水資源威脅,中國加快了對巴基斯坦“旗艦”大壩的建設進度。
巴方提到的這個大壩,名為莫赫曼德水電站,是我國從2019年開始,就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普什圖省建設的一個項目。按照原定計劃,該項目是在明年才能竣工,但是近日項目已經進行到混凝土澆筑這一步了,這一步完成后,大壩的抗滑穩定、防滲體系、應力傳導結構就已基本成型了,雖然“軟裝”仍需時間,但“遮風擋雨”的核心能力已然具備。
(印巴沖突結束后,巴方慶祝勝利)
對于巴基斯坦來說,在當前的局勢下,這一大壩成功建成,將賦予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首先是幫助其實現能源自主,緩解電力短缺困難。
莫赫曼德水電站裝機容量達80萬千瓦,年發電量預計28.62億度,可顯著緩解巴基斯坦長期電力短缺的問題。現階段,巴基斯坦電力缺口仍超5000兆瓦,全國多地停電已經成了家常便飯。而這個項目,就能通過穩定供電支持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減少因為缺電導致的經濟損失。此外,項目建設高峰期還能創造6000多個就業崗位,運營后更是會直接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改善民生。
其次,放在印巴沖突背景下,莫赫曼德水電站的建設,還將打破印度的“水資源霸權”。
當下,印度通過控制西三河上游的12座水壩,如杰赫勒姆河、杰納布河等,對巴基斯坦實施了“水資源武器化”策略。而莫赫曼德水電站位于巴基斯坦控制的斯瓦特河,獨立于印度管轄,建成后可通過自主蓄水與放水,有效反制印度的斷水威脅,以此來保障巴方的水資源安全。
在印巴關系緊張的背景下,印方還曾多次在沒有提前通知的情況下開閘放水,導致位于下游的巴基斯坦方面多次出現洪澇災害,2019年給巴方帶來了近50億元的損失。但這個水電站,就兼具了防洪功能,可減輕洪澇災害風險。
而站在中方的角度來看,幫助巴方建設這一水電站,也有特殊的戰略考量。
在印巴停火之后,巴基斯坦內部最大省份俾路支省開始“鬧獨立”,而背后支持者很大概率就是印度。且這個省份,還是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關鍵節點。印方的目的,就是通過沖突或是其他手段,來干擾中國在巴基斯坦的投資。
而莫赫曼德水電站作為“中巴經濟走廊”的關鍵能源項目,就進一步推進強化了走廊的穩定性。印度若通過軍事沖突干擾走廊沿線如瓜達爾港,水電站的能源供應將支撐巴基斯坦經濟韌性,減少外部沖擊對中巴合作項目的連鎖影響。
(印度總理莫迪)
同時,中國承建該項目不僅展示了技術實力,如葛洲壩集團的“水電王牌軍”經驗,更鞏固了中巴全天候戰略伙伴關系。在印度威脅切斷水源的背景下,中國通過基建支持幫助巴基斯坦實現“水資源自由”,將有效削弱印度在南亞的影響力,并為后續合作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總之,莫赫曼德水電項目不僅是巴基斯坦實現能源獨立、民生改善的核心工程,更是打破印度地緣脅迫、維護中巴經濟走廊穩定的戰略支點。在印巴沖突加劇的背景下,該項目將通過技術賦能與資源自主,為巴基斯坦提供了“以水制水”的反制能力,同時更有效強化了中國在南亞的基建外交影響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