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杭州西湖周邊搞了一場大動作——遷墓。
新中國剛成立沒幾年,全國上下都在忙著建設,西湖作為杭州的“金名片”,自然得收拾得漂漂亮亮的。
就在這場遷墓中,毛主席特意點了名:岳飛墓不能動,還親自讓人給岳飛墓獻了個花圈。
1954年西湖遷墓的背景
新中國剛站起來沒多久,到處都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城市建設、管理這些事兒,也得慢慢規范起來。
西湖作為杭州的招牌景點,那可是全國人民心里的寶。
自古以來,西湖邊上可沒少埋人,啥達官顯貴、文人墨客,好多都選在這兒給自己找塊“風水寶地”。時間一長,墓多了,占地兒不說,看著也怪不舒服的。
加上新中國成立后,政府特別重視城市規劃和環境整治,西湖這塊兒自然得好好收拾一下。
毛主席為啥特指留下岳飛墓
岳飛是南宋時候的抗金名將,民族英雄,背上刺著“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打仗厲害得不行。
可惜被朝廷里那些個奸臣害死了,死的時候才39歲。岳飛這輩子,打過勝仗,保過家國,最后卻落了個冤死的下場,后人一提起來就覺得惋惜。
毛主席對岳飛那是真喜歡,年輕時候,他就愛讀歷史書,《說岳全傳》更是翻了好多遍。岳飛那股子不怕死、為國為民的勁兒,跟毛主席自己的想法挺合拍的。
到了1954年,毛主席在杭州工作,經常去西湖轉轉,岳飛墓他肯定是去過的。看著這墓,他心里估計有不少感慨。
岳飛不是普通人,他的墓也不是普通的墓。這地方不光是埋了個英雄,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征。
毛主席覺得,岳飛的愛國精神跟新中國的奮斗目標是一脈相承的。把岳飛墓留下來,就是要讓大家記住這段歷史,記住這種精神。所以,別的墓可以遷,岳飛墓必須留。
毛主席親自獻花圈
1954年清明節前夕,當時毛主席住在杭州的劉莊,工作之余讓人去買了個花圈,送到岳飛墓前。
他還特意交代,花圈上別寫名字,錢從他自己的稿費里出。
據當時浙江省公安廳廳長王芳回憶,毛主席交代這事兒的時候,語氣特別認真。
他還當場背了岳飛的《滿江紅》,那句“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念得特別有勁兒。
清明節那天,花圈就靜靜地放到了岳飛墓前,沒啥儀式,沒啥宣傳,就這么簡單地表達了敬意。
岳飛墓在西湖邊上,早就不是單純的墓地了。它是個讓人緬懷的地方,也是個讓人受教育的地方。毛主席讓它留下來,就是看中了它的文化價值。
還有個事兒挺有意思。晚年毛主席要做白內障手術,手術前他讓秘書張玉鳳給他錄了《滿江紅》的朗誦。
毛主席敬仰岳飛,不光是個人感情,更有大格局。他覺得,岳飛這號人物的精神,是新中國需要的。
愛國、奮斗、不屈服,這不正是新中國要發揚的嗎?所以,留下岳飛墓,獻花圈,都是在傳遞這種精神。
1954年西湖遷墓,干得挺徹底。那些亂七八糟的墓遷走了,西湖邊上干凈了不少,游客看著也舒服。可岳飛墓留下來了,還慢慢發展成了岳王廟,成了杭州的一個文化地標。
岳王廟里頭有岳飛的雕像,上頭掛著他手寫的“還我河山”,紀念館里還放了些岳飛的生平介紹和相關文物。
1954年西湖遷墓這事兒,看著是遷墳,其實是件挺有內涵的事兒。
毛主席特意留下岳飛墓,還親自讓人獻花圈,里頭有他對岳飛的敬仰,也有對民族精神的看重。這墓留下來,不光是給西湖添了個景點,更是為咱們留下了個寶貴的精神財富。
參考資料
岳飛,何以成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偶像? 澎湃新聞客戶端
[1]韓亞光.確認和維護岳飛中華民族英雄地位繼承和發展偉大愛國主義光榮傳統——謹以此文紀念岳飛誕辰九百一十周年[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3(02):51-56+
66.DOI:10.13467/j.cnki.jbuss.2013.02.014.
[1]岳熹.一曲忠憤武穆詞當年情動偉人心——岳飛的《滿江紅》詞賞析[J].陜西教育,2000,(05):39.
[1]“精忠報國”九百年——專訪岳飛思想研究會及其編修《中華岳氏統譜》弘揚愛國精神的故事[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03):73-76+33-4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