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5月22日)也聚焦兩個新聞。
第一,昨天(5月21日),美國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又發生了一次“唇槍舌劍”,只不過這次沖突并非發生在特朗普與澤連斯基之間,而是特朗普與南非總統之間。
坦率地講,特朗普這次的行為是經過預謀的,用西方媒體的話來講,南非總統此次遭到了特朗普的“伏擊”。
此次特朗普在白宮展示的內容,不僅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從外交禮儀的角度來講,也是非常不禮貌的。
第二,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兩名以色列駐美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在一座猶太博物館附近被槍殺,兇手被捕時,還高喊“自由,自由巴勒斯坦”。
一方面,這反映了哈以沖突的爭執;另一方面,這件事發生在美國,不但令美國很尷尬,也顯示出特朗普調解俄烏戰爭、哈以沖突無果,甚至可以說反映了特朗普立場產生嚴重偏差。
表面上來看,雖然這兩件事看似無關,但實際上存在內在的邏輯聯系。
01
接下來,讓我們先回顧一下昨天在美國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發生的“唇槍舌劍”。
大家可能還記得,在今年2月,特朗普與澤連斯基之間發生了罵戰,當時很多人沒想到會發生如此不禮貌的外交事件。
如今過了三個月,昨天在同一地點幾乎再現了類似的場景,并且如果說三個月前,澤連斯基被指責是由萬斯引起的,那這一次,特朗普顯然有備而來,所以西方媒體稱這既是一次突襲,也是一次“伏擊”。
先來講一下此事的來龍去脈。
南非總統目前正在美國訪問,并且昨天在白宮與特朗普進行了會面。起初,兩人的談話頗為融洽,談論了天氣、體育以及雙方的往來等話題。
但后來,有記者提及了西方媒體正在傳播的新聞,即在南非發生的所謂針對白人的屠殺或種族侵襲事件。
在討論這個話題時,特朗普立即指示工作人員關閉燈光,隨后播放了一段視頻。
視頻內容是關于在南非生活的白人,主要是荷蘭人的后裔遭受辱罵、襲擊和屠殺的場景,持續了約幾分鐘。
在視頻播放結束后,特朗普再次要求打開燈光,并直接質問南非總統:“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南非總統予以否認,聲稱這可能是誤會,或者是有人故意制造的假象,視頻里的行為并不代表南非政府的意愿。
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朗普播放該視頻時,他旁邊還站著馬斯克。
盡管馬斯克最近已經基本淡出了美國政壇,但昨天南非總統抵達橢圓形辦公室時,馬斯克仍然出現在現場。
原因很簡單,馬斯克雖然擁有美國國籍,卻在南非出生,因此他既是美國的國民,也是南非的國民,可以說他是美國和南非之間的“民間大使”。
此外,馬斯克之前還經常在自己的社交賬號上,發布有關此問題的文章和圖片,并指責南非正在發生針對南非白人的種族屠殺。
如果了解南非長達30年種族隔離的歷史,大家可能都知道,種族隔離當時是指南非白人對黑人的隔離甚至屠殺。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正是因為反對種族隔離,而被關押了27年,直到1990年才獲釋,成為民族英雄,并在世界舞臺上成為了一盞所謂的明燈。
然而,自1990年至今已有35年的時間。現在,“種族屠殺”這一詞匯被西方領導人、媒體和政客們普遍用以描述發生在南非的黑人對白人的暴力事件。
坦率來講,作為一個嚴肅的新聞工作者、學者,甚至是政治家,應該從實事求是的立場出發。
當然,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我個人對此表示極大興趣。因此,我建議大家在這一問題上不要過早下定論,而是要先廣泛閱讀和收集各方資料,形成我們自己的判斷。這對媒體、學者來說尤為重要。
但我們今天討論的是另一個問題,即美國總統特朗普顯然是有備而來的。若非有所準備,他就不會在記者提問時,命令關閉燈光并打開視頻。
從外交禮儀的角度來看,這種行為是非常不妥的,這好比是對到訪的國家元首進行突然襲擊。如果你有需要討論的議題,應當將其列入議程,而不是在客人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提出。
而就在三個月前的同一辦公室里,也曾發生過類似的“伏擊”事件。但區別在于,當時的“伏擊”并非預先策劃,而是由萬斯挑起的。
此前,我就曾在文章中對此進行了分析和評論,也還原了當時事情的來龍去脈,應該說不是特朗普有備而來,而是萬斯主動挑起的。
坦率來講,澤連斯基當時也缺乏一定的應對機制,所以雙方才唇槍舌劍,但這個事兒有驚無險。從最近幾個月的情況來看,白宮和澤連斯基之間的關系處理得相對較好。
結果沒想到,同樣的事情現在再一次發生,而且這次的情況有過之而無不及,已經成為了美國和南非之間的一場外交風波。
實際上,在發生這件事之前,雙方的矛盾就已經有了苗頭。
幾天之前,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就宣布,他不會參加今年11月在南非首都約翰內斯堡舉行的G20峰會。
之前所謂的南非黑人屠殺白人一事,不論真實性如何,在西方媒體中已流傳了一段時間。因此,魯比奧這次就以這個理由,公開拒絕出席在南非舉行的G20峰會。
此次G20峰會是首次在非洲國家舉行,如果魯比奧和特朗普不出席,那也是美國第一次不參加G20峰會。
既然這個風波由來已久,那么按理說在兩國領導人會面之前,這個問題本應有充足時間在正式議程中公開討論,而不應采取突襲的方式。
因此,我的評論是:在外交禮儀上,特朗普是既不成熟也不老道。
所謂成熟,應體現在有一套處理問題的成熟方法,通過既定程序和公務員體系,自下而上地解決問題。而特朗普習慣于自上而下的極限施壓,且往往親自出面采取突然襲擊的手段。
雖然元首外交有其特定的優勢,但元首親自參與突襲式行動,在外交禮儀上無疑是極為不當的。
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在陽光下談呢?既然特朗普之前已經拒絕出席G20峰會,那么這次完全可以將其列入議程,沒有必要采取突襲的方式,導致雙方唇槍舌劍。
當然,南非與美國的關系下一步如何發展,我們還需觀望。
據我們所知,會談結束前,南非總統仍對馬斯克抱有一些期待,希望他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能對南非提供援助,特別是在星鏈計劃上能夠援助南非等。
然而,特朗普外交的不成熟與不老道,由此可見一斑。
我們不應以為這只是特朗普的個人風格,有時這可能對美國,至少是對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戰略而言,構成非常致命的影響。
02
談及極為致命這個詞,我們不得不提到昨天(5月21日)發生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事件,這是第二件事。
該事件中,兩名以色列駐美國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在光天化日之下遭到槍殺。
雖然襲擊者來自芝加哥,且已經被捕,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一行動是個人所為,還是一個有組織、有預謀的組織行為。
但首先,從表面上看,這無疑給予美國巨大的打擊,用我們民間的話來說,就是美國啪啪打臉。
因為美國是以色列的盟友,以色列是美國的小兄弟,現在,美國居然無法在自己的首都保護其盟友大使館的工作人員。
而且,這兩名工作人員還是一對剛剛訂婚的年輕情侶,這對美國來說,無疑是丟臉的。
美國人可能會反駁說,美國國內槍擊事件頻發,但這同樣是丑聞。
其次,這一事件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特朗普外交政策的無能與尷尬。
實際上,特朗普與內塔尼亞胡的關系并不和諧,他對于內塔尼亞胡在哈以問題和加沙問題上的種種有過而之無不及的行為感到不滿。
因此,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之間,或者更準確地說,美國和以色列之間的關系正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讓人想不到的是,在這種微妙變化的過程中,兩名以色列的駐美工作人員,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遇害,這使得特朗普政府陷入了巨大的尷尬之中。
然而,表面的尷尬無法掩蓋其背后戰略上的茫然,這就要與今天的第三件事——俄烏戰爭,結合起來看。
俄烏事件中,特朗普和普京的通話效應已經持續了幾天,用我們的研判來說,美國最后將全面退出俄烏談判,將事務交由俄烏兩國自行解決。
但如果讓俄烏兩國自生自滅,而歐洲也不出面干預,烏克蘭恐怕難以支撐,因為小國無論如何都無法與大國匹敵。
特朗普政府啪啪打臉的地方在于什么呢?
在于特朗普曾揚言表示,如果他上臺,24小時內就能結束俄烏戰爭,但如今四個月過去了,還是未能解決。
而且,特朗普經過與普京的三次通話,卻最終暗示美國將全面退出俄烏談判。
換句話說,特朗普對于這件事已經撒手不管了,而這不管的原因并不是缺乏意愿,而是缺乏能力。
正如中國的古話,“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
現在如果將這句話講給特朗普聽,他可能會反駁說,他本來就沒有想攬這個瓷器活,也沒有想成為世界領袖。
由此,從大的角度來看,美國的世界警察和世界領袖地位將蕩然無存,至少會迅速地從神壇上跌落;
而從小的方面來看,特朗普政府的外交能量、外交能力、外交潛能和外交智慧似乎也僅限于此了。
因此,未來的情況如何發展,我們仍需繼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