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金融城探索應用建筑機器人;東航首個零碳示范建筑緊鑼密鼓地建設;中國能建打造上海首座近零碳超高層建筑;西岸傳媒港和數字谷榮獲全球綠色智慧社區大獎,并在聯合國總部獲頒獎項……
作為上海“一江一河”建設的重要名片,徐匯濱江正聚焦超低能耗規模化發展、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強化智能建造試點應用等舉措,持續提升建筑綠色低碳水平,積極踐行國家“雙碳”戰略。
一系列已建成或正在建設中的新建工程、城市更新項目,正展示上海綠色發展與低碳轉型的新成就。
綠色卓越水岸如何實現
去年頒發的第十九屆全球人居環境論壇年會暨2024年新可持續城市與人居環境獎“全球綠色智慧社區范例”類別大獎,西岸傳媒港和西岸數字谷成為中國唯一獲評該獎的項目。
位于徐匯東南部濱江區域的西岸傳媒港與西岸數字谷,規劃總用地面積0.89平方公里,是上海“一江一河”發展重點區域中徐匯濱江的重要先導項目,也是“上海2035”城市總體規劃中承載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高品質中央活動區。
西岸傳媒港與數字谷的統籌開發引入了“鏈接x”的理念,即聚焦工業區轉型、空間提質、資源能源利用、智慧城市建設、藝術文化平臺等五個方面鏈接全球資源,展開更新實踐,目標打造世界頂級的綠色生態卓越水岸。
西岸傳媒港二層步行平臺
支撐西岸傳媒港與西岸數字谷產業根基的包括期智研究院、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阿里巴巴、華為鯤鵬、商湯等行業龍頭企業和頂尖研究機構,形成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央視、湘芒果等傳媒業龍頭的入駐,也助力徐匯濱江打造具有活力的文化傳媒產業集聚區,形成動畫、傳媒、休閑娛樂等相融合的時尚體驗式商業生態。
在沿江區域,西岸美術館與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的長期合作,正引領打造亞洲集聚度最高的文化藝術版圖。去年10月,fise極限運動世界巡回賽在徐匯濱江開賽,讓世界看到了“卓越水岸”的更多可能。
有了產業支撐與文旅商體展豐富的內涵補充,徐匯區依托黃浦江兩岸聯動開發的契機,在西岸傳媒港、數字谷區域打造“最美城市公共開放空間”。
龍華機場跑道改造成跑道公園
眼下,這里的濱江綠道集成設置了漫步道、跑步道與騎行道,成為運動、藝術、萌寵等愛好者以及市民開展休閑體驗的新地標,真正實現了“還江于民”。區域內的龍華機場跑道改造成為“跑道公園”,通過運用多種海綿技術,成為全國首個獲得sites(可持續場地)金級認證的項目。
西岸傳媒港、數字谷區域還打造了高星級綠色建筑集群、區域分布式能源中心、城市地下綜合管廊、二層立體慢行交通平臺,并實施固廢資源循環利用、虛擬電廠等低碳技術,系統性實現了區域節能降碳。
“零碳樓”與普通建筑有何差別
伴隨徐匯濱江開發進入項目建成投用的密集期,一批重點地塊、重磅項目正通過多樣化途徑,實現近零碳排放的目標。
作為東航首個零碳示范建筑,位于徐匯濱江的東航智慧大廈4號樓總建筑面積約1444平方米,包含地上二層。項目實現了全電氣化無外購能源,建筑具備的光伏系統年發電量可達11萬度,可滿足建筑全年的用能需求。
東航智慧大廈效果圖
“零碳樓”與普通建筑有何差別?東航智慧大廈4號樓采用了全裝配式主體結構、超低能耗玻璃幕墻及外圍護體系,還引入了光儲直柔微電網系統、綠色材料、景觀綠化等要素,通過全方位協同確保新材料、新技術在建設中順利落地實施。
同樣位于徐匯濱江核心地塊的中國能建上海總部綜合一體化項目,建筑高度達195米。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8.1萬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將容納約12.7萬平方米的商業、文化、辦公和住宅空間,地下部分提供約5.4萬平方米的配套設施。
中國能建上海總部效果圖
緣何建設中的中國能建上海總部辦公大樓將成為上海首座近零碳超高層建筑?該項目應用新興綠色節能技術,設計團隊搭建了“降需求、提效能、減排放、精管控、助運行”的五大技術體系,將建筑總體碳排放量降低了47%,從而實現近零碳運行。
在徐匯濱江北部的西岸金融城,智能建造技術為精準降耗、節能環保提供了有力保障。
擁有1.4公里黃浦江景觀岸線的西岸金融城,是目前黃浦江沿岸濱江界面最長的單一開發項目。整個金融城由c、d、e、f、g等五個街坊組成,總占地面積32.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達到180萬平方米,目標成為集經濟、產業、文化和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新一代“全球頂級城市功能范本”。
乳膠漆噴涂機器人
智能巡檢機器人
占地面積7.8萬平方米的西岸金融城e街坊,總建筑面積46.9萬平方米,由五棟辦公塔樓及商業裙房組成。項目整體為二星級綠色建筑,其中b1、b2塔樓為超低能耗建筑,通過集成式、多場景應用智能裝備,探索成體系推廣應用建筑機器人的可行性。具體涉及鋼筋、墻體、地面和通用等4個系列共15款智能裝備產品,抹灰機器人、膩子機器人、移動式混凝土布料機、混凝土攤鋪機、檢測機器人等均已陸續應用于項目施工中。
“萬象更新”中兼顧綠色友好
徐匯濱江既有建筑的改造與更新同樣融入了低碳減排技術,在實現“萬象更新”的同時,兼顧成本可控、綠色友好。
在徐匯濱江南部,位于西岸夢中心區域的穹頂藝術中心,原址為昔日亞洲最大水泥廠的上海水泥廠。作為工業歷史遺存,項目在進行工業建筑改造的過程中被賦予“劇場”這一全新的功能,結合西岸夢中心這一新興街區商業體的定位,承載開展文化活動的新使命。
夜幕中的西岸穹頂藝術中心
西岸穹頂藝術中心的改造采納了綠色建筑開發模式,最大限度利用原有老建筑的部件,減少對建筑材料的消耗以及建筑垃圾對環境的影響。
具體操作中,在材料方面,穹頂藝術中心的改造采用裝配式部品部件、可循環再利用材料、綠色低碳建材、節水器具等實現節能減排;建筑屋頂采用可調光聚碳酸酯板,在滿足結構性能的同時,也滿足內部采光的需求;結構設計上,通過修繕和加固改造,提高建筑結構與構件的抗震性,從而增加建筑的后續使用年限。
綠色照明系統、建筑設備一體化系統、能耗在線監測系統等也被運用于西岸穹頂藝術中心的改造更新中。上述舉措可有效監控并調整建筑能耗、水耗、室內空氣質量,從而有效提高建筑在低碳高效方面的性能,實現建筑自身與區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 end –
資料:上觀新聞
編輯:周慧怡
責任編輯:施偉華
來稿請投:zjwxwxczx@163.com
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新聞宣傳中心
民生訪談|市建設交通工作黨委副書記、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主任,市房屋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楨做客民生訪談直播間
浦東新區關于推進建筑師負責制工作的實施辦法發布!
上海出臺“‘一江一河’濱水驛站功能品質提升指導意見”,打造與世界級濱水區相匹配的公共服務體系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微博、抖音
上觀號作者:上海住房城鄉建設管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