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新掌門穿著2萬塊的高跟鞋視察工廠,大手一揮,把工人工資砍到19塊。當家產品喝出黑色雜質,致使3歲孩子送急診。讓金麥郎代工的娃哈哈水,你還敢給孩子喝嗎?
宗馥莉接手娃哈哈后的商業模式,引發廣泛討論。這位“水二代”用資本運作取代實體經營,將傳統飲料企業改造成輕資產平臺。理解她想快速掌控百億遺產的想法,但她后續的做法實在過分。
她主導的“侃工廠保利潤計劃”,本質是通過外包生產實現快速擴張。這種模式雖短期內提升財務數據,卻嚴重動搖企業根基。娃哈哈深受百姓喜愛,老掌門宗慶后造福一方,獲得全國人民愛戴,去年還被百姓自發擁護,可不到一年就頻頻“打臉”。如此做法,不僅讓百姓寒心,想必泉下的宗老看到下崗工人、急診室的孩子,也會痛心不已。
那么,宗馥莉究竟做了什么,一手摧毀了宗老辛苦打下的江山?
她的商業思維存在明顯問題。打破父親堅持的全產業鏈模式,把生產環節視為負擔,將父親尊重愛戴的老員工直接辭退。2024年,外包規模達到12億平,相當于公司全年產量的37%。企業從生產者轉變為品牌運營商,直接導致近萬名生產工人失業。杭州老員工回憶,廠里機器停轉那天,保衛科長親自焊死大門鎖鏈,令人痛心。
但這只是鬧劇的開端。資產重組是宗馥莉改革的核心手段,她將生產設備轉移至弘盛集團,利用關聯交易轉移利潤,說白了就是“賣了吃飯的碗” 。陜西工廠設備折舊評估時,價值3億元的灌裝線被壓低到4000萬轉賣,這種操作在14個生產基地重復上演,累計轉移資產超20億元。法律界人士指出,這是典型的價值轉移手法。
更絕的是,宗馥莉保留娃哈哈商標使用權,卻將387個相關商標轉入外資控股公司。如此操作既維持市場認可度,又為后續資本運作鋪路,消費者購買產品實則在為多家關聯企業創造利潤。
而宗馥莉取消自有實驗室,改用代工廠檢測報告。2025年,廣州代工廠內部文件顯示,代工廠產品投訴率是自有工廠的5.6倍。深圳質檢員透露,現在檢測員只看代工廠蓋章報告,連抽檢樣本都不開封,產品不出問題才怪。
宗馥莉的野心不止于此。她通過香港公司控股代工廠構建跨境交易網絡,經香港公司加價35%轉賣內地,既享受外資優惠,又賺取匯率價差。很快,娃哈哈全面爆發問題。研發預算從3.2%降至0.7%,200人研發團隊解散;推行柔性用工制度,正式工比例從82%降至17%;南京工廠出現“19元月薪”事件,將基本工資拆分為底薪加績效,工人請假一天就扣除全部績效工資,雖節省37%人力成本,卻導致3個月內發生14起工傷事故。更荒唐的是,把桶裝生產線改造成直播間,將當年宗老親自從德國定制的生產設備當廢鐵賣掉。
在國際市場,宗馥莉忽視文化禁忌。在阿拉伯地區推出的“月亮瓶”設計因涉及宗教符號遭抵制;歐美市場檢測出代工廠產品添加劑超標,面臨巨額罰款,海外業務三年虧損12億元。基層員工最倒霉,企業社會責任全面倒退,員工福利取消,企業年金被挪用,每年2000萬的助學基金轉為品牌推廣費,貧困生收到的助學包變成印著二維碼的廣告冊,愛心行動淪為商業算計。
宗馥莉用財務技巧制造增長假象,實質是掏空企業核心價值。當她把工人、經銷商、消費者都視為可拋棄的“耗材”時,企業就成了沒有根基的空中樓閣。可惜了宗老辛苦一輩子打下的基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