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0 日開幕的馬來西亞蘭卡威航展吸引了全球目光,眾多航空強國紛紛在此展示自家先進裝備。正在東南亞活動的美國 “尼米茲” 號航母甚至直接派出艦載戰斗機參展,試圖彰顯其軍事存在。然而,在這場航展中,最引人注目的焦點之一卻是來自中國的殲 - 10CE 戰斗機。它在蘭卡威航展的中國展臺上占據最顯眼的 C 位,風頭強勁,就連同為中國先進戰機的 FC-31 隱形戰斗機也稍遜一籌。
正所謂 “事教人,一教就會”,長期以來,西方媒體憑借 “中國武器沒有實戰經驗” 這一話術,給外界打造了對中國武器的刻板印象。但隨著殲 - 10CE 在實戰中一鳴驚人,這一虛假印象瞬間被戳破。其輝煌戰績吸引了來自馬來西亞、柬埔寨、老撾、泰國、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 20 多個軍政代表團,他們密集到訪中國展臺,并開展了深入交流。與此同時,許多國外民眾也被殲 - 10CE 的魅力所吸引,紛紛在其戰機模型面前 “打卡” 留念。
關于殲 - 10CE 戰斗機的性能,這段時間各類報道鋪天蓋地,相信大家已相當了解。它是中國航空工業自主研制的全天候、單發單座多用途戰斗機,具備體系協同作戰、強電磁對抗環境下超視距多目標攻擊,以及多模式對地精確打擊等能力;擁有優良的中低空機動格斗、超聲速飛行、短距起降、大作戰半徑、長航程及空中受油能力;還裝備了先進的綜合化航空電子系統和武器系統,外掛武器能力強。這次想探討的是,以殲 - 10CE 為代表的中國先進武器,正在逐步改變國際軍工格局,并讓外界重新認識中國軍隊和國防工業的真正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有當對手了解了中國的真實能力,在很多戰略抉擇時才不會做出錯誤的選擇。
應該承認,早年受技術條件限制,中國外貿武器確實主打價格便宜。以殲 - 6、殲 - 7 系列戰斗機,以及 59 式中型坦克的各種出口型號為代表,它們在國際市場上給外界留下了 “中國武器優點就是價格便宜” 的印象。但自海灣戰爭以來,幾次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改變了戰爭模式,傳統 “單純拼消耗” 的戰爭模式成為過去時。在新的戰爭模式下,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智能化、精確化等性能變得至關重要。中國傳統武器由于在這些方面存在不足,出口受到了很大沖擊。
然而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與 5G、高鐵、新能源車等領域中國接連取得領先優勢的情況類似,中國的諸多先進武器也逐步趕超西方傳統軍事強國。殲 - 20 隱形戰斗機的列裝,標志著中國在隱形戰機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采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空警 - 500 系列預警機,在探測能力、抗干擾能力等方面表現出色;055 型大型驅逐艦以其強大的綜合作戰能力,成為世界頂尖的水面作戰艦艇;全球最強常規動力航母福建艦的下水,彰顯了中國在航母建造領域的雄厚實力;反隱形雷達讓隱身目標無所遁形;多類型的遠程火箭炮具備高精度、高火力密度的特點;高超音速導彈更是憑借其超高速度和難以攔截的特性,成為改變戰爭規則的利器。全球能拿出其中幾種同類型先進武器的國家,都屈指可數。
但因為種種原因,中國對于宣傳自家先進武器出口多少還是有些顧慮。一方面,中國秉持和平發展理念,在武器出口方面始終保持謹慎態度,遵循嚴格的原則和標準。另一方面,西方媒體的有意貶低,也使得中國武器的性能優勢長期以來被輕視。例如它們最常用的話術就是 “中國武器只是自吹自擂,缺乏實戰檢驗”。中國恪守不向沖突地區出售武器的原則,客觀上限制了中國先進武器體系化參加實戰的可能,因此歷年局部沖突中往往成為西方和俄制武器亮相的舞臺。
不過話又說回來,即便中國先進武器真的在實戰中大顯身手,西方也會裝作看不見或故意貶低。畢竟國際軍售的利潤豐厚,它們才不愿意中國這個 “新玩家” 來分一杯羹。例如彩虹系列察打一體無人機近年在多國取得豐富的實戰經驗,在反恐、邊境巡邏等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西方媒體少有客觀報道,各種抹黑式謠言倒是接連不斷。
中國先進武器改寫國際軍工格局,有多個顯著優勢。首先就是中國武器能夠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提供高性價比的裝備。以印度從法國進口的 “陣風” 戰斗機為例,其單價接近 2 億美元,甚至比美軍自己采購的 F-35 隱形戰斗機還貴。相比之下,同檔次的中國戰斗機價格更友好。而且中國還可以根據對方情況提供各種價位的方案,滿足不同國家的需求。比如某些小國只需要日常空中巡邏和滿足基本的空戰需求,殲 - 10C 的性能有些過剩,沒有問題,中國還可以提供 L-15 高級教練機的武裝型號,或者更便宜的 FTC-2000G 輕型戰斗機,總有一款能夠滿足客戶需要。至于搭配什么武器,更是種類繁多隨便挑,甚至包括連美國都沒有的高超音速導彈(例如 “鷹擊 - 21E”)。
其次,中國還可以提供體系化作戰的一整套解決方案。這次殲 - 10C 能夠取得輝煌戰果,離不開體系化作戰帶來的優勢。在現代戰爭中,單一武器裝備的性能固然重要,但整個作戰體系的協同配合更加關鍵。中國各大軍工集團不再是簡單地推銷某種武器型號,而是貼心地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通俗地說,對方只需要提出作戰要求和預算,中國軍工集團就能列出具體配置什么武器、配套的偵察力量、支援力量以及數據鏈,主打一個 “服務到位貼心”。通過構建完整的作戰體系,能夠充分發揮各武器裝備的效能,提升客戶的整體作戰能力。
此外,中國國防裝備出口,還有一個外界不大注意的優勢 —— 按時保質保量交付!事實上,由于西方制造業的持續衰落,無論是美國的 F-35、F-16V 戰斗機,還是法國的 “陣風” 戰斗機,都出現了產能遠遠無法跟上訂單的問題。例如 “陣風” 戰斗機積累的訂單已經超過 200 架,而實際年產量最高時也不過 20 余架。這意味著國際客戶可能需要等待十年,屆時很可能出現 “交付即落伍” 的情況。而中國憑借強大的工業制造能力和高效的生產管理體系,能夠確保按時將高質量的武器裝備交付給客戶,讓客戶能夠及時形成戰斗力。
不過需要承認的是,國際軍貿比拼的不僅僅是武器性能或價格,很多情況下更容易受到國際政治的影響。例如阿根廷此前看上了中巴聯合研制的 “梟龍” 戰斗機,但在美國的威逼利誘之下,最終選擇了二手 F-16。美國憑借其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霸權地位,通過政治施壓、經濟制裁等手段,干擾其他國家的武器采購決策,以維護其自身在國際軍貿市場的利益。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以及先進武器的不斷迭代,中國在國際軍貿市場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正在逐步增強。相信世界軍工格局在中國力量面前最終會被重新塑造,中國先進武器將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貢獻中國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