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開展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為全面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強化優秀案例示范引領作用,“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欄目展播第三批優秀案例好經驗好做法,供各地互相學習借鑒。
安徽省青弋江(宣城市段)
青弋江古稱涇水,由西向東在宣城市涇縣穿境而過,境內河道長度69公里,流域面積約5120平方公里,蜿蜒在皖南宣城的崇山峻嶺中,是長江中下游重要的一級支流。
突出問題
上世紀90年代,青弋江(宣城段)水生態環境遭受威脅,開礦、采砂造成水土流失、河床侵占;農藥化肥的過量施用和畜禽養殖等農業面源污染,導致水環境承載力受到嚴重沖擊。
主要做法
一是堅持高站位推進,堅定不移“筑防線”。扎實推進青弋江水域和岸線保護,累計完成土地流轉11701.19畝,拆除建筑面積9700平方米。推進長江“十年禁漁”,三年來開展禁捕專項行動110次,查處非法捕撈案件75起、刑事立案28起。強化沿江企業、項目監管,建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嚴格落實“1515”岸線分級管控,嚴控“兩高”項目盲目上馬。
青弋江河道砂場退出前
青弋江河道砂場退出后
二是堅持高標準治理,努力實現“水更清”。開展治砂治超專項行動,三年累計查處違法采砂案件61起,清理非法堆砂點46處。開展涉水企業監管專項行動,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70起,30家重點涉水企業實時監控。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農村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建成村級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46處。開展宣紙書畫紙等行業專項整治,累計關閉取締“散亂污”企業131家,責令農家樂整改33家,清退沿江畜禽養殖場26個,水環境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三是堅持高品質打造,努力實現“岸更綠”。聚焦管綠護綠,全面構建“河長+檢察長”“河長+警長”和市長任總河長的四級河長聯動模式,三年累計巡查檢查6.4萬余次,解決問題3207個。聚焦生態修復,實施青弋江流域(宣城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項目,完成小流域治理40公里,40家在冊礦山和12處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全面完成。聚焦增綠添景,以青弋江流域為重點,系統推進美麗城鎮、美麗鄉村、美麗公路、美麗河湖建設,實施生態廊道建設,建成親水廊道20公里、運河騎游步道12公里,新造林1830畝,建成美麗公路245公里、美麗鄉村中心村99個,“水清岸綠、處處皆景”的城鄉界面加快形成。
礦山治理修復前
礦山治理修復后
四是堅持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產業優”。把綠色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扎實做好“產業變綠、綠變產業”文章,加速推動生態稟賦轉化為發展紅利。堅持“生態+工業”,持續推進電機泵閥、宣紙書畫紙等傳統產業升級改造,高效節能電機產業入選我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堅持“生態+農業”,因地制宜發展茶葉、蔬菜、煙葉等特色優勢產業,茶葉綜合產值突破20億,農村電商連續六年獲省級表彰。堅持“生態+旅游”,全面打響“宣紙上的山水畫卷”旅游品牌,連續三年躋身全國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
治理成效
通過綜合治理,宣城市水清岸綠、魚游鳥飛成為新常態,三年來,青弋江(宣城段)國控出境斷面水質穩定在Ⅱ類,部分月份達到Ⅰ類,河流生態流量滿足程度達標,自然岸線保有率達到85%以上。群眾對環境的滿意度持續提升,近三年,群眾對宣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的平均滿意度高達95%,依托良好的水環境,青弋江沿線建成生態型景區18個,培育發展各類民宿1072家,桃花潭景區經過系統整治,成為青弋江宣城段上的一顆明珠,沿線水墨汀溪、月亮灣、查濟古村等成為網紅景點,涇溪古鎮、馬頭老街、趙村里魚鱗壩等旅游新業態依水構景,打造出人水共生的生態畫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青弋江上璀璨明珠桃花潭
經驗啟示
宣城市以美麗河湖建設為抓手,依托青弋江流域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堅持“高位推動、統籌推進、系統治理、綠色發展”,探索走出一條“生態高顏值、經濟高質量”的新路徑,可為流域“保護水環境、維護水生態、弘揚水文化、發展水經濟”提供經驗借鑒。
供稿 |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
編輯 | 張石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