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后世的角度來看,朱棣遷都北京這一招,其實解決了一個明朝的根本難題。
這個問題,現代叫做轉移支付。
說的更直白一點,巴蜀、荊襄、兩淮、江浙地區,辛辛苦苦創造出來的財富,為什么要給燕云漢兒,充作軍資呢?
這個問題,從后世的角度來看,或許會覺得很可笑。但是放在當年宋朝的時候,那可是困擾了宋朝幾百年的核心難題!而這個難題,到了明朝這里,就被朱棣用‘遷都’這一招給輕松解決了。
這個問題,我們其實可以從朱棣遷都之前,明朝面對的問題說起。
從朱元璋稱帝開始,明朝就選擇了定都南京。這其實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明朝開國的時候,北方還不在明朝的控制范圍之內。
這樣一來,定都南京,自然就是最佳的選擇了。
但是接下來的十多年里,隨著明朝不斷擴張,逐漸控制了整個中原,問題就出現了。
南京作為首都,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在古代經濟中心南移之后,到了明朝初期的時候,江浙地區,已經成了當時人口最多的一個區域,財富也很充足,本來就適合建都。
但問題是,這個狀態,沒有考慮外敵入侵。
自古以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都是中原王朝最頭疼的問題。而如果定都南方的話,注定會導致國家對北方的影響力偏弱。這樣一來,國家對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抵御能力,也會下降。
所以,早在朱元璋活著的時候,朱元璋就開始考慮遷都的問題了。
朱元璋曾經讓自己的長子朱標,外出進行過實地考察。而且,朱元璋還把自己年齡較大的幾個兒子,分別分到了這幾個關鍵城市。而在朱元璋的第一批考慮范圍當中,洛陽、長安、開封、太原,以及北京,都曾經一度入選。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明朝遷都這件事,或許本該在朱元璋晚年的時候,或者是在下一任皇帝剛剛登基之后,就著手進行的。但問題是,就在朱標這次出巡的時候,朱標本人忽然病重去世了。
而朱標的死,直接打斷了明朝的遷都計劃。此后的幾年里,朱元璋一直在著手培養繼承人,實在是沒空再忙遷都的事情。
等到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登基之后,明朝又很快發生了靖難之役。直到朱棣成功打進南京,坐穩皇位之后,遷都這件事,才再次被擺到大家面前。
對于此時的朱棣來說,如果不遷都,繼續選擇定都南京,是否可行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因為如果繼續定都南京的話,朱棣對于北方的控制力度,就會被削弱。同樣,南方對北方的支援力度,也會下降。這種情況,其實是不利于國防安全的。
那么,如果要遷都的話,又該遷到哪里呢?
此時的朱棣,把當年朱元璋的方案,重新撿起來看了一遍。發現這些地方,北京是最適合他的選項!
長安自從隋唐之后,已經不再是首都的最佳選擇。因為關中的條件,已經養不起那么多的人口了。
洛陽方面,歷史上倒是多次做過首都。但是洛陽位于中原腹地,能夠給北方提供的防御支持有限。至于開封,作為昔日北宋的首都,其實和洛陽的情況差不多差不多。
而太原雖然地處北方邊境,能夠為國防提供較大的支持。但太原地區,地形過于狹窄,能夠養活的人比較有限。太原做一個軍事重鎮,極為合適。但是作為一個國家的首都,那就不太合適了。
這樣算下來,北京就成了最佳的選擇。
定都北京,既能為國家安全,提供較大的支持。北京之前又是元朝的首都,能夠養活較多的人口。最關鍵的是,之前朱棣做藩王的時候,他的封地就在這里,這里屬于是朱棣的主場!
這樣算下來,朱棣后來遷都北京,自然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只不過,朱棣怎么都沒想到的是,后來明朝確實也為遷都北京,付出了不少代價。在后來的歷史上,北京曾經多次被瓦剌、女真等外敵進攻,一度圍城,損失非常慘重。
不過,換一個角度思考,明朝定都于此,北京都能被外地圍困數次。如果朱棣沒有遷都,繼續定都南京的話,那么說不定第一次外敵圍困北京之后,明朝就直接放棄這塊地方了。再之后,明朝就會失去整個燕云地區,繼而重演宋朝的歷史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