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個視頻博主,叫“他山石話”。為了方便敘述,本文將稱他為“石頭”。
石頭的視頻,我以前看過一些,覺得評論社會,評點歷史,都比較理性。而且他講述的時候,那平靜的語氣,那肅然的神態,也透著十足的理性。
我以為,他是一個很理性的人。這在浮躁的烏煙瘴氣的網絡氛圍里,顯得很可貴。
然而,近日看了石頭的一期視頻,我感覺他似乎是理性過了頭,因為其中有一些不可思議的見解。
這期視頻是講鴉片戰爭的,其中有些見解確實是正確的,但是還有一些我認為是錯誤的,所以稱之為理性過了頭。
就是上面這期視頻,從題目看,我就覺得有些異樣了。“180年前的激烈沖突”,是指第一次鴉片戰爭。“一場歷史留下的誤會”,算是石頭給這場戰爭的新定性。
把侵略戰爭稱為“激烈沖突”,這已經不合適了,用“誤會”來說,自然就更荒唐了。這應該就是典型的歷史虛無主義吧。
視頻一開始,石頭就拋出了一個熟悉的但卻很有爭議的觀點,說:
歷史和今天都在證明,落后不一定會挨打,只有導致落后的愚昧和野蠻才必然會挨打。
這話很明顯是說,落后的清朝挨打,是因為愚昧和野蠻。
清朝落后,這是事實,是公認的。清朝愚昧,這也是事實,也是公認的。至于說清朝野蠻,我的看法是,站在英國人角度說是這樣,站在大清角度說可能未必,即便站在今天的中國人角度說也未必。
眾所周知,清朝繼承華夏文明,奉行孔孟之道,是乃禮儀之邦,說清朝愚昧我承認,說清朝野蠻我覺得有失公允。相反,在我看來,英帝國才是野蠻的,畢竟發動戰爭的英帝國,而不是清政府。
當然,就算清政府野蠻吧,對于這場鴉片戰爭,無論如何也不能說是一場歷史留下的誤會。盡管石頭下面有一些很有理性的見解,但是這些理性的見解只是問題的一個面,這個面不能否定另一個面。
上圖內容,確實不乏理性。但是,這其中卻也不乏偏見。清朝確實抱著“天朝”觀念,英帝國當時也確實在推動全球化、市場化,然而,說英帝國什么法制、契約,似乎不能算是理性,而是偏見。
清朝落后、愚昧,固然如此,但是清朝是一個主權國家,不想與英國做生意,這是一個國家的權力。而英帝國強迫清朝與它做生意,不惜動用武力,然后迫使清朝簽訂不平等條約,這絕不是契約!
這次鴉片戰爭,確實不能簡單地歸結為一個野蠻國家入侵一個文明國家,但是也絕不能否認入侵的事實。這場戰爭確實是一個高度制度化的國家試圖用全球化規則進入封閉的清朝,但仍然不能否認是入侵。
在當時,清朝確實太落后、太愚昧,英帝國確實先進,也確實比清朝更法制化、全球化,但是這里有一些基本的事實不可否認,即:
清朝坐在自家里,英帝國到了清朝家里;清朝不愿意與英帝國做生意,英帝國強迫清朝做生意;不愿意做生意是主權,強迫別人做生意是無理的。
所以,這個事情里,拋開落后、愚昧等不說,這些事實足以證明孰是孰非,不能因為清朝落后、英國先進,就說英國入侵有理、清朝挨打活該。
我承認,上圖這些話,確實是理性的,對于中國當時的老百姓來說,鴉片戰爭確實打破了僵化,砸碎了數百年的枷鎖,開創出進入現代文明的契機,中國因此開始走上了擺脫貧困、落后、愚昧的道路。
但是,今天絕沒有回過頭來感謝英國入侵的道理,就算是再怎么討厭清朝,也不能說我們的今天是受益于英國當年入侵。否則的話,同樣可以找到感謝日本入侵的理由。這樣一來,就無比荒誕了。
而且,一個落后的國家走上發展之路,并不是非要挨打之后才能發展起來,通過內部變革,同樣可以發展起來。比如英國,是被列強入侵過才發展起來的嗎?雖然這種可能性小,但還是有這種可能性。
清王朝的腐朽,會令其自生自滅,內部政權更迭之后,就有可能走上發展之路。非要挨打之后才能發展,這是一種歷史假象造成的誤解或者偏見。
石頭上面一段話,說鴉片戰爭本質上是“重大制度沖突”,這是有道理的,但是他說常規語境把這場戰爭簡化為西方殖民野蠻性的鐵證,壓縮成情緒化標簽,而非理性的結構分析,似乎忘了立場問題。
首先,各國記載本國歷史,尤其是涉及到與外國關系的歷史,是不可能放棄自己的立場的,任何一個國家都要把這方面的歷史作為教育的材料,因此是不可能沒有民族情緒在里面的。
其次,歷史教育是歷史教育,社會分析是社會分析,二者并行不悖。中國對于鴉片戰爭的歷史記述,并不妨礙對落后的反思,更不妨礙對先進文化的學習。歷史教育本就應該突出黑白是非,絕不能因為理性分析而淡化這一點。
上面這段話,就顯得可笑了。石頭從理性又回到了不理性,而且非常糊涂。這種糊涂,大約是站錯了立場。
咸豐皇帝對簽訂的條約不打算履行,這是無可厚非的。城下之盟,不平等條約,不想履行,這不很正常嗎?如果把這叫作沒有契約精神,只能說是腦子進水了。
孔子說,“要盟也,神不聽”。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履行城下之盟,不履行不平等條約,并沒有道德上的負罪感。
相反,不履行城下之盟和不平等條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視為維護國家尊嚴和利益的重要手段,也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公平和正義的追求。
所以,石頭說這是“不遵守規則,不按國際公理行事”,這是不正確的。
總之,我的觀點就是,清朝的落后愚昧,不是英國入侵的理由,更不是我們今天去感謝英國入侵的理由。我們固然希望擺脫貧困落后愚昧,但是我們絕不會希望以被入侵的方式去擺脫。
無論鴉片戰爭帶來了怎樣的制度、文明,都不可否認入侵的事實,都不可輕飄飄地說成是“一場歷史留下的誤會”,這是歷史虛無主義,應該予以反對。否則的話,歷史教育就會從銘記歷史屈辱,變成感謝英國入侵,這才是真正的愚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