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智慧城市建設報告(2024)藍皮書發布
2024年底,深圳市榮獲“世界智慧城市大獎”。深圳市社會科學院近日發布了《深圳藍皮書:深圳智慧城市建設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系統總結了深圳智慧城市及數字政府建設成就,高度凝練深圳加快打造國際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和“數字中國”城市典范成效做法,并對未來深圳數字化建設發展核心方向進行展望。
扎實打造智慧城市數字基礎設施
近年來,深圳市提出對標國際一流、高標準高要求打造極速寬帶先鋒城市、數字孿生先鋒城市、人工智能先鋒城市、數字能源先鋒城市“四個先鋒城市”核心任務。
報告指出,深圳市在網絡體系、算力體系、政務云體系、數字孿生底座、數據中樞和AI能力中樞等方面開展了系列工作,構建了全球領先、國際一流的智慧城市數字基礎設施。具體包括在全國率先完成5G獨立組網、打造全市政務網絡“一張網”、構建“通算+超算+智算”算力體、優化數字政府“一朵云”信創基礎環境、建設完善以BIM/CIM為核心的全市域數字孿生底座、持續完善以深圳市公共數據共享平臺為主線的數據中樞、統籌構建統一身份認證平臺等能力中樞、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等業務中樞,為全市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應用提供夯實有力的基礎支撐。
報告建議,深圳要持續夯實數字化基礎設施體系,打造“城市+園區+邊緣”的算力總體布局,構建“一超多強總調度”智能算力體系;持續發力打造“世界一流超充之城”,推動C-V2X車聯網絡在市政道路基本覆蓋,為智能交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加快推進已有城市公共基礎設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同時,要基于BIM精細化建模的CIM平臺路線,持續升級全市域統一時空信息平臺,不斷完善全市域物聯感知數據接入,加強公共數據、社會數據、時空數據等融合治理,夯實數據孿生底板。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區塊鏈等共性技術能力平臺建設,持續提升智慧城市智能化中樞能力。
著力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報告指出,深圳市圍繞國家數據領域頂層設計要求,組建市數據治理委員會,推行首席數據官制度,出臺《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研究編制《公共數據開放管理辦法》《公共數據分類分級指南》等規章和標準規范,高質量建設數據要素集聚發展區,推進數據流通交易,在數據產權、跨境流通、資產化、合規監管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全國首創性成果。同時,深圳市積極推動公共數據開發利用,在征信領域試點開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在醫療領域試點信用就醫等,形成了豐富的創新成果。2024年,深圳市參加國家數據局等15個部門舉辦的2024年“數據要素×”大賽,斬獲“數據要素x城市治理”一等獎等6項大獎,充分展現了我市在數據要素領域的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
報告建議,要健全數據要素法規制度體系,結合國家在數據產權、數據流通、收益分配、數據開發利用等方面政策指引相關政策指引,因地制宜出臺實施細則,爭取試點示范。要健全以供需對接為核心的數據流通交易服務體系,建立數據流通全流程合規標準規范,完善由市場供求關系主導的數據要素價格機制,為數據要素在更大范圍內的流通交易提供堅實保障。要促進數據要素更高水平開發利用,著力健全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的分類分級規則,完善交易定價規則、利益分配規則、監督管理規則,充分調動各方參與數據開發利用的積極性。積極構建涵蓋公共數據、行業數據、企業數據、個人數據等多方面的新型數據空間,深入探索有條件開放和授權運營模式,為多元數據的有效整合與創新應用開辟廣闊路徑。
深化“五位一體”數字化應用提質增效
報告指出,深圳市圍繞國家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深度融合。數字經濟方面,深圳數字經濟產業增加值已超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30%;近年來深圳重點圍繞“20+8”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集群,建設數字經濟發展高地。數字政府方面,深圳持續提升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能力,持續深化政府治理“一網統管”模式,完善政府運行“一網協同”新模式。數字文化方面,深圳近年來加大數字文化服務供給,創新性部署第五代“圖書館之城”中心管理系統、構建“文藝一鍵通”平臺,打造數字孿生博物館,提升數字化文體旅游服務和產品供給。數字社會方面,深圳市在數字教育、數字醫療、智慧住房、智慧氣象、智慧交通、智慧養老服務和社區服務方面提升了豐富的創新性應用。數字生態環境方面,深圳持續打造全球數字能源先鋒城市,形成國際領先的數字能源“一站式”解決方案;此外,深圳依托CIM平臺,在生態環境治理、城市治理等方面已形成豐富的數字孿生應用,打造面向超大型城市、精細智能的城市治理能力。
報告建議,一是要全鏈條提速數字經濟應用,推動重點行業和優勢產業集群全方位、全鏈條數字化轉型,有效推動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產業鏈上下游高效協同;持續構建最優企業服務體系,培育壯大數字經濟企業梯隊,打造較為完善的數據要素產業生態。二是深化數字政府服務改革,建立需求導向的“高效辦成一件事”清單管理機制和常態化推進機制,持續深化“民生訴求”改革,做大做強“秒批”“秒報”“免申即享”等智慧政務應用品牌,強化深港澳、深新政務服務合作,提升國際化營商環境水平。三是推動數字文化體育服務升級,打造智慧圖書館、智慧博物館、數字文化館、數字美術館;高標準打造智慧體育場館和體育賽事,推廣智慧健身設施;培育文旅融合特色原創IP,打造沉浸式、虛擬化等新型體驗消費場景。四是豐富數字生活服務普惠供給,包括加快數字醫院建設,構建智慧校園、打造“AI+教育”標桿;完善特殊群體無障礙服務,建設智慧社區,發展數字家庭和數字生活服務,加快智慧公園建設等。
持續推動數字技術源頭創新和自主創新
報告指出,深圳在持續構建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領域核心技術策源能力,積極構建全棧自主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供給能力、打造自主可控的智能算力全棧技術和產品,加快推進數字孿生城市建設所需軟硬件和底層技術國產化適配,同時高標準舉辦BIM/CIM生態大會、應用大賽、高端論壇,培育數字孿生產業生態。加快推動深圳數字孿生技術與更多產業相結合,為數字能源、智慧交通、智能建造、數字醫療、新一代物流等新產業、新業態提供賦能支撐。
報告建議,深圳要充分把握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的快速迭代和融合創新發展機遇,依托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優勢,加快具身智能、數字孿生、核心軟件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數據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技術發展加快數據產業布局,形成數據科技與數據產業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良性發展態勢。
著力優化數字化發展“兩個環境”
報告指出,深圳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友城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深圳所能”、“深圳所長”服務“國家所需”,探索具有中國特色、深圳風采的友城工作新思路。深圳積極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積極參與中新數字政策對話機制,以前海為試點與新加坡開展數據跨境流動合作,推動數字身份認證項目-新加坡入境人員實名身份認證服務落地。深圳和巴塞羅那等正在倡議發起“世界創新城市合作組織”,與國際創新城市和機構攜手,在全球范圍建立全方位、多維度的創新合作網絡,推動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報告建議,深圳要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的數字化合作,圍繞港澳居民入境旅游、消費、生活、投資等方面,創新跨境公共服務應用,加快打造深港聯動的“數字前海”和河套智慧園區。推進“數據海關”試點應用場景建設,構建安全高效的數據流通機制。同時,深圳要積極推進數字領域國際合作,制定數字開放合作相關的發展戰略、規劃與政策;升級“i深圳”為主的國際化服務平臺,不斷提升城市國際化服務水平;構建產業互聯網國際合作平臺,助推數字經濟相關企業參與全球競爭與資源配置,推動數字身份互認、數據跨境流通等業務合作,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提升全球數字化領域的“含深度”和國際影響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