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25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之際,云南這片神奇的土地再次成為關注焦點。這里最高海拔6740米,最低海拔僅76.4米,復雜地貌與豐富氣候交織,形成北熱帶至高原氣候區的7種氣候類型。盡管云南面積僅占全國4.1%,卻坐擁"動物王國""植物王國""世界花園""物種基因庫"等美譽,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占據重要地位。
作為深耕云南的文旅央企,華僑城云南公司始終秉持"生態大于天"理念,以文旅融合為抓手,積極探索生物多樣性保護新路徑。通過場景展陳、研學教育、藝術創作等多元形式,推動"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的生態智慧落地生根。
場景筑基:打造沉浸式生物多樣性立體展陳
華僑城云南公司旗下文旅項目覆蓋滇中至滇西北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構建起一座座活態"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昆明世博園作為199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會址,如今植被覆蓋率高達76.7%,守護著2500余種植物,成為200余萬株植物基因的"安全庫"。漫步其間,游客既能享受賞花觀葉的愜意,也能近距離感受生物多樣性之美。
(昆明轎子雪山的杜鵑花花海)
在"滇中第一山"昆明轎子山,海拔2300米至4100米的垂直帶譜上,生長著滇中地區最大的天然杜鵑花園。云南轎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景區攜手科研機構,建成100畝高山杜鵑園,培育128個品種、2萬余株杜鵑,形成完整的高山杜鵑基因庫。隨著觀鳥季的到來,260余種鳥類將為景區增添靈動色彩。
此外,擁有多元地質生態景觀的九鄉旅游區,以及代表高原雪山生物多樣性的香格里巴拉格宗等項目,都在科學保護的基礎上,為公眾打開認識自然的窗口。
(九鄉旅游區)
研學賦能:培育生態保護新生力量
在生態保護的基礎上,華僑城云南公司積極探索生物多樣性價值轉化,整合旗下景區資源,開發特色研學課程。依托昆明世博園植物資源、昆明轎子山立體生態、九鄉旅游區溶洞奇觀等特色,將自然科普與親子研學深度融合。
昆明世博園打造涵蓋24類活動的研學課程體系,孩子們可以在植物研究所通過顯微鏡觀察綠絨蒿,在非遺工坊用植物染料創作。昆明轎子山以垂直氣候帶為脈絡,設計生物多樣性、地質演變等研學主題。九鄉旅游區則將課堂搬到億年前的地質遺跡現場,讓保護理念深入人心。
(昆明世博園·植物拓印體驗)
藝術傳聲:以文藝作品傳遞生態理念
華僑城云南公司充分發揮文化演藝優勢,用藝術語言展現云南生物多樣性與文化特色。
在2021年COP15第一階段會議開幕式上,其旗下演藝股份公司(云南省歌舞劇院)帶來的《金鳥銀鳥飛起來》《快樂拉祜》等節目,通過少數民族服飾上的自然符號和鳥獸圖騰,生動展示云南生態之美。
今年登上2025央視春晚的原創舞蹈《太平有象》,以傣族舞蹈為基調,講述大象北遷南歸的故事,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近年來,《望山》《森靈》《鷴》等一系列作品,都在用藝術詮釋云南生物的蓬勃生命力,通過審美體驗引發情感共鳴。
從植物基因庫到生態廊道,從自然教育到文化演繹,華僑城云南公司正以實際行動踐行生物多樣性保護,將生態理念融入文旅發展全過程。未來,公司將繼續深化"旅居云南"實踐,與各方攜手,共同繪就萬物和鳴的生態畫卷,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 記者 李映青/張玉菊 谷文帝 華僑城云南各項目 供圖)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