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22日發布《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5版,共收錄物種及種下單元162717個,并首次收錄了蜻蜓和蚯蚓。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生物物種名錄則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生物多樣性資源豐富程度的基礎數據。”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馬克平介紹,編制《中國生物物種名錄》,旨在摸清中國生物多樣性“家底”,促進生物多樣性研究與保護。
2025版名錄共收錄物種及種下單元162717個,較2024版新增物種及種下單元7353個。其中,動物界新增4994個物種和470個種下單元,植物界新增458個物種,減少5個種下單元,真菌界新增1405個物種和31個種下單元。
2025版名錄首次收錄了蜻蜓和蚯蚓,填補了這兩個動物類群的空白,分別收錄了895個蜻蜓物種及種下單元、405個蚯蚓物種及種下單元。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歷年數據量變化圖。(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供圖)
據介紹,自2008年起,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組織編制《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并每年以年度名錄的形式發布。2025版名錄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多家單位共同完成。
馬克平說,未來將深化數字化建設,持續推進物種信息數據整合與共享,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更精準的數據支撐。(記者張泉、溫競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