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首次出現外國求職者大多來自美國的情況。但與此同時,全球對德國就業的興趣正在明顯下降。
特朗普的政策正在產生影響:一年之內,在德國求職的美國人比例大幅增加。根據Indeed平臺最近的分析,目前德國大多數國際求職者來自美國,超過奧地利、法國或波蘭。
2024年4月至2025年4月期間,美國人求職比例從5.1% 增長至 6.8%,位居榜首。其次是奧地利和法國(各占 6.4%)、土耳其(5.6%)和波蘭(5.4%)。在此期間,來自烏克蘭的咨詢量也增加了一倍多:從1.5% 增加到 3.2%。
Indeed 經濟學家Virginia Sondergeld認為政治因素是一個驅動力。 她說,“德國似乎是一些美國人尋求海外新職業的目的地?!?/p>
另一方面,德國在國際勞動力競爭中正在失去整體吸引力。盡管德國缺少技術工人,但外國求職者的興趣正在下降:2025年前四個月,外國求職者的興趣處于202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技術工人短缺被認為是德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障礙之一。根據德國技術勞動力保障能力中心(Kofa)的數據,3月份德國三分之一的職位空缺,總數略高于387000個。盡管技術工人的缺口比一年前有所縮小,但專家仍然認為缺乏合格工人是德國經濟發展的障礙。為了滿足需求,德國每年必須從國外移民40萬名技術工人。
外國專業人士的興趣正在下降
2021年2月外國求職者的比例為3%。到2023年8月,該比率達到了6.3%。然后這一比例就一直呈現下降趨勢:4 月份外國人的求職占比為 4.3%,為三年來的最低水平。
東南亞地區的求職申請下降尤其明顯。印度求職者的搜索份額在一年內從 5.6% 下降到 2.9%。來自孟加拉國的份額從 1.4% 下降到 0.2%,來自巴基斯坦的份額從 1.6% 下降到 0.6%。
專業領域的轉變也很明顯: 國際求職者對所有分析領域的關注度都有所下降,但科技行業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在軟件開發領域,外國求職者的比例從19.1%下降到11.4%。 IT、項目管理和建筑行業也出現下滑。 護理行業依然最為穩定,僅下降了0.2個百分點。零售業、社會服務和社會工作領域的降幅也有限,均為0.4個百分點。
Sondergeld表示:“經濟好轉將是德國再次在國際上更具吸引力的最強烈信號,但目前還無法預見。” “更重要的是,新聯邦政府要改善結構性條件,專門吸引國際技術工人,同時為經濟增長提供動力?!?/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