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5歲都不好就業,日本哪怕已經有70歲高齡依然能找到工作,這樣極端的兩種就業環境,看似不同卻實際上變得越來越像了。
而日本現在隨處可見的白發老人在工作,同樣需要我們提高警惕,中國現在的老齡化也是在快速發展,再不做出調整,現在的日本很可能就是未來的中國!
那為何這么說?日本現在的方法值得借鑒嗎?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內
70歲需要工作真的好嗎?
現在不少網友都對就業話題十分關注,其中不少人都提到日本就業沒有失業的風險,但難道這樣一輩子都要工作就是人們想要的?
很顯然大家害怕的是失業,可不是要在自己老年時依舊需要工作,但現在的發展趨勢卻有向日本靠攏的跡象。
根據日本2024年的統計數據,日本老齡化的速度可以說是觸目驚心,快有三成的國民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了。
在他們的大街上一眼望去不少都是頭發花白的老年人,并且這些老年人還需要工作,至于像是養老的床位,也在這樣的大環境影響下變得擠破頭都很難搶到。
醫療資源同樣是無比緊張,可以說現在這些老年人已經完全變成了勞動市場中的主力之一,比如像是大街上開出租車的人,大部分都是老年人。
職場中的打字員甚至都能超過70歲,當然不是說他們不想休息,只是現在年輕人實在是太少了,如果不是這些老年人在撐著,不少崗位可能就會出現空缺。
現在再看我們這邊,老齡化的警報同樣已經打響,有人估算過,如果一直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到2040年中國每4個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
雖然現在來看還沒到那么嚴重的地步,但苗頭已經十分明顯了,特別是在我國的北方,年輕人像是流水一樣快速減少。
去到當地的鄉鎮甚至是縣城,年輕人的身影都不是太多,這和日本那些人口稀少地區的場景簡直就是一模一樣,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都不過分。
除了老齡化,現在不斷走低的還有生育率,根據日本在2023年的數據來看,他們生育率想要維持正常國際水平無比困難。
不少年輕人都是奉行不婚主義,晚婚的人更是不斷增加,當地的年輕人在面對生活壓力,以及公司不斷加班后,幾乎就不想考慮結婚的問題。
但中國生育率現在同樣是有往這方面發展的趨勢,大城市的房價,以及職場中不斷“卷”的環境,都能打消很多年輕人結婚的想法。
可以預想到,要是這兩道坎在未來沒有出現改善,中國人口像日本出現失衡,那很可能日本的現在就是中國的未來了。
但如果把這一切都甩鍋給年輕人“自私”“不負責任”,恐怕是打錯了板子了,畢竟這不是簡單的個人選擇問題,而是社會價值觀和資源分配機制出了大BUG。
當年輕人覺得連自己都顧不好,還談什么成家立業開枝散葉,相信玩游戲的人都知道,當一個游戲不好玩,那老玩家根本就不可能推薦新玩家加入。
而現在每個人就像是這個“大游戲”里的玩家,唯一不同的是,只要你加入到這個“游戲”中,哪怕你感覺不好玩,也不能停止。
誰的引擎先顯疲態?
再看看經濟這駕馬車,日本從九十年代泡沫破裂算起,經歷了“失去的三十年”,聽著都讓人替他們捏把汗。
企業創新乏力,年輕人工作選擇越來越少,大家捂緊口袋不敢花錢,經濟增長的油門仿佛被卡住,常年在百分之一二打轉,這種慢刀子割肉式的消耗最磨人心氣兒。
并且他們不少企業是屬于家族制度的,哪怕是公司高層要下去,上來的人還是老板的親戚,這就導致不少日本年輕人直接就“躺平”了,畢竟既然我怎么努力都無法提高收入,那我還為啥要那么費勁去干活。
我們這邊雖然底子厚,但也別覺得能高枕無憂,房地產市場那深不見底的調整,老百姓花錢越來越謹慎,和日本某些時期的確有幾分神似。
尤其是年輕人,名牌大學畢業也得“向下兼容”找飯碗,這不就是當年日本“平成廢柴”們某些境遇的翻版嗎?
話說回來就算日本面臨老齡化這些頭疼事,他們在一些社會發展指標和國民生活水平上,依然是我們短期內夠不著的。
最諷刺的是什么,直到現在還有不少國人選擇漂洋過海去日本打工,這不就間接說明,在工資待遇和個人發展機會上,日本對一部分人來說吸引力還在。
所以那種覺得我們已經全面碾壓日本的論調,恐怕是樂觀過了頭,要是產業升級這個坎兒遲遲邁不過去,經濟增長的后勁,恐怕會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吃力,我們不能只看到人家的問題,也得瞅瞅人家的“肌肉”在哪兒。
摸著石頭,還是另辟蹊徑?
面對差不多的挑戰,日本的一些做法,比如他們那套相對成熟的養老服務社區養老、智能設備應用,還有在環保城市精細化管理、公共服務均等化上的投入,確實值得我們好好琢磨。
我們可以學可以借鑒,提前規劃養老產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少走些彎路,但中國的盤子,比日本大太多,也復雜太多,挑戰是巨無霸級別的,機遇當然也更多。
政策工具箱里的家伙什兒也更全,關鍵是怎么能讓年輕人真真切切地喘口氣,對未來多點盼頭,少點負重感,這得下真金白銀,也得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行力。
更深一層是如何重建人與人、個人與社會之間的信任和連接,別讓社會變成一盤散沙,要是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在孤軍奮戰,那比單身人口多點兒,更讓人心里發慌。
未來的路終究還得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提升生育意愿重振經濟活力,化解年輕人的焦慮,這些都不是照搬別人作業就能搞定的。
鏡子能照出相似的窘境,但方向盤始終在我們自己手里,這條路不好走,但除了走下去,我們別無選擇。
最后屏幕前的你認為日本現在的情況可能會成為中國的未來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說出自己的看法。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