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化浪潮呼嘯而來,仿佛一夜之間,“油老虎”就要變成博物館里的老古董。
可現實呢?
兜里揣著銀子,精打細算的消費者,時不時還是會瞄一眼那些新出的燃油車。
你說這算不算一種“葉公好龍”式的糾結?
今年四月,燃油車在各個細分市場里,硬是撐起了一片天。
哈弗猛龍燃油版厲兵秣馬,長安CS55PLUS改弦更張,大眾速騰和朗逸Pro也卯足了勁兒,想搞點新花樣。
這邊廂,電動車企恨不得把“顛覆”倆字焊在腦門上,那邊廂,消費者卻用真金白銀投出了“再等等”的一票。
這背后,門道可不少。
先看哈弗猛龍燃油版,一身腱子肉,2.0T加四驅,明擺著是為那些“浪跡天涯”的玩家準備的。
現在城市SUV都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猛龍這種野性難馴的風格,反倒成了鳳毛麟角。
長安CS55PLUS換代,車身尺寸做了加法,空間更闊綽,瞄準的還是居家過日子的主兒。
速騰改款,顏值這事兒見仁見智,但1.5T發動機用了米勒循環技術,省油是板上釘釘的。
朗逸Pro更直接,雙前臉設計,商務范兒還是運動風,您隨便挑,1.5T EVOⅡ發動機把油耗壓到5.98L,就差直接跟新能源車叫板了。
車企也滑不溜秋的,新能源是大勢所趨,得跟緊,可燃油車是搖錢樹,不能輕易撒手。
哈弗猛龍燃油版打越野這張牌,長安CS55PLUS靠空間,大眾速騰靠顏值和技術升級,朗逸Pro靠低油耗,歸根結底,都是想在各自的細分領域里,守住燃油車的最后一片領地。
為啥消費者這么待見燃油車?
新能源車最近好像有點水土不服。
隔三岔五冒出個充電自燃、續航打折的新聞,寒冬臘月掉電30%都算常態了。
反觀燃油車,加油站星羅棋布,維修店俯拾皆是,二手車也好脫手,圖的就是一個省心。
單說加油五分鐘,續航五百里,就足以讓那些有“里程焦慮癥”的人望而卻步了。
再說了,新能源車企動不動就搞個“鎖電”、“OTA升級成磚頭”,消費者心里也直打鼓。
還是燃油車靠譜,實打實的,不會冷不丁給你來個“驚喜”。
當然,也有人會說,新能源車省錢啊!
電費可比油費便宜多了。
但別忘了,買車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電池損耗、維保費用,都是潛在的支出。
對于囊中羞澀的消費者來說,燃油車的性價比可能更高。
小地方的王師傅就撂下一句實在話:“俺家沒充電樁,跑長途怕撂挑子,還是油車踏實。”這種務實主義,才是燃油車在2024年還能占據新車銷量半壁江山的原因。
換個思路,車企搞“兩條腿走路”,也是迫不得已。
政策扶持新能源,補貼給的足,可真正能落袋為安的,還是燃油車。
與其說是戰略布局,不如說是“給自己留條后路”,萬一新能源這條路走不通,至少還有燃油車撐著。
當我們習以為常地把鍋甩給“消費者不接受新能源”時,是不是忘了充電樁匱乏、電池技術瓶頸、售后服務拉胯等一系列問題?
這些問題不解決,再多的真金白銀,也難以讓消費者真正傾心新能源。
油價飆到八塊的時候,新能源車排隊充電;電池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時候,燃油車暖氣隨便開。
這看似是選擇題,實則是不同生活方式的縮影。
如同選手機,有人就認準功能機,追求皮實耐用;有人追捧折疊屏,享受科技帶來的便捷。
市場的容錯率,比我們想象的要高得多。
所以,先別急著給燃油車判“死刑”。
它們的存在,不僅僅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提醒我們,新能源汽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與其一味追求“彎道超車”,不如腳踏實地解決問題,提升產品力,讓消費者心悅誠服地選擇新能源,這才是王道。
而消費者最終會用他們的錢包來投票,什么才是真正的香餑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