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戰中巴基斯坦空軍展示了“A鎖B射C導”能力,由地面的紅旗-9防空導彈系統鎖定目標,殲-10C戰斗機發射霹靂-15遠程空對空導彈,ZDK-03預警機負責引導,這是現代化空戰的“A射B導”的理念進一步拓展,完全擺脫了“A射A導”的傳統模式。
展示“A鎖B射C導”的示意圖
如果沒有巴鐵空軍A鎖B射C導能力怎么辦?俄羅斯人有自己的獨特解法,根據美國媒體《戰區》在2025年5月21日的報道,俄軍要給R-37遠程空對空導彈用上核彈頭,通過加大導彈的殺傷半徑來彌補其精度的不足。
所謂“A鎖B射C導”,追求的其實是防空網率先鎖定敵機目標,戰斗機在敵方防區外發射空空導彈,預警機、其他戰斗機等為導彈提供跟蹤引導,直至導彈命中敵機,其中涉及多項技術,對俄羅斯顯然為難事,尤其是缺少預警機。
俄羅斯又來簡單粗暴的辦法了?(美媒《戰區》報道截圖)
這回要使用核空空導彈?
俄羅斯已談不上擁有預警機,全新的A-100預警機項目已經下馬,原有的A-50預警機不僅在戰斗中損失不小,還相當陳舊,無法提供進一步的數據鏈通訊能力,不具備提供目標引導的能力。如此一來,俄羅斯只能靠空對空導彈來解決不足,不僅要射程大,為此搞出R-37導彈,還要提高爆炸威力,等于間接增加命中概率。由于R-37遠程空對空導彈技術老舊,沒有采用有源相控陣導彈,無法鎖定高機動戰斗機,于是想到換成核戰斗部。
美國國防情報局在《2025年全球威脅評估》報告中稱,俄羅斯正在通過增加新能力來擴大其核力量,包括核空對空導彈和新型核系統。俄羅斯可能擁有約1550枚已部署戰略彈頭和多達2000枚非戰略彈頭的核庫存。
俄軍現在對于遠程空空導彈的需求尤為迫切
將核戰斗部用于空對空導彈并非什么難事,冷戰時期就解決的技術問題。俄羅斯若將核戰斗部用于空對空導彈,目前選擇只有一個R-37遠程空對空導彈,這是最初為米格-31戰斗機研制,目前已應用于蘇-30SM和蘇-35S、蘇-57戰斗機。在俄烏戰爭中有實戰戰果,擊落過烏克蘭空軍的多架戰機。根據美國媒體的說法,在2023年時,烏克蘭綽號為“果汁”的著名飛行員就表示,R-37遠程空對空導彈“限制了我們執行任務的能力”。
俄軍目前現役的R-37M遠程空對空導彈,2018年開始服役,其彈長近5米,彈重510公斤,速度為6馬赫,射程可以達到400公里。據稱,實戰中在130公里以外擊落目標。創下了俄軍自己實戰中打擊距離最遠的記錄,其射程超過美制AIM -120D空對空導彈。
蘇-35外掛R-37M空空導彈
R-37M導彈在實戰中已被證明是一款非常強大的遠程武器,只是其能否適應未來空戰才是問題,其個頭太大,技術卻不算先進,但是改進的空間也挺大,其戰斗部重約60公斤,為其他空對空導彈戰斗部的三倍,可以整合一枚小型核彈頭。
目前R-37M遠程空對空導彈配備核戰斗部被美國設定為“合情合理”。美國媒體《戰區》引述美國情報部門的消息,俄羅斯正在部署新型核空對空導彈,作為其核力量全面擴張的一部分。
俄軍也在進行類似的核戰斗部的測試演練
給空對空導彈安裝核戰斗部在冷戰時期,美蘇都曾經干過,只是冷戰后,都完全放棄。如今俄羅斯只是恢復舊技術,可以彌補其制導技術上的不足,俄羅斯受電子技術的限制,無法給R-37M遠程空對空導彈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使用核戰斗部可能提高戰斗部殺傷能力,能夠更好地摧毀更大規模的飛機編隊。
不過在有關的報道中,美國媒體顯得過于積極,背后的原因是美國試圖名正言順地發展攜帶核彈頭的空對空導彈,曾經裝備過AIM-26A,又稱“核獵鷹”的空對空核導彈。如今美國想打核戰爭,要研發各種核武器,只是沒有合適的借口,也因此,美國開始不斷地指責別人研發核導彈。
美軍在冷戰期間,就開發過核空空導彈
現在俄羅斯為了解決自身的不足,確實可能考慮給空對空導彈安裝核戰斗部,但是并非什么最佳選擇。空對空導彈使用核戰斗部影響太大,并非可以隨便使用,而且一旦使用,代表的是核戰爭,屬于過于極端的選擇,并不適合常規戰爭。
俄羅斯更應當解決技術上的不足為上策。俄羅斯并非技術能力不足,只是不想下決心搞定技術。估計需要多花費一點時間,避免走極端路線。
印巴空戰,已經為未來戰場指明了方向
印巴實戰已指明了空戰發展的方向,射程還是越來越好,各單位的協同也更為重要,以后將是美俄追趕我們的時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