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空的硝煙還沒散盡,俄羅斯專家突然給全球軍迷甩了顆深水炸彈!《軍事觀察》主編斯科莫洛科夫頂著“友軍誤傷”的壓力,硬說法國陣風戰機被嚴重低估,放話“撕掉殲-10C翅膀就跟撕報紙似的”。
可就在半個月前,巴鐵飛行員剛用殲-10C在181公里外把陣風揍成煙花,殘骸里的PL-15E導彈碎片還熱乎著呢。這場跨洲際的嘴炮大戰,到底是俄式力挺還是給自家蘇霍伊戰機鋪路?今天咱就掰開陣風的“鈦合金獠牙”,看看它有沒有本事咬穿中國戰機的“復合裝甲”!
俄專家力捧陣風不是沒理由,這法國貨掛著“全能王”招牌,14個武器掛點能同時塞進“流星”導彈、巡航彈和激光制導炸彈,活像空中多啦A夢的百寶袋。
M88發動機推重比飆到1.13,9G過載玩得比過山車還溜,敘利亞上空扔精確制導炸彈的精度能插進可樂瓶口。更絕的是“光譜”電子戰系統,開機就能把S-400雷達變成睜眼瞎,巴黎工程師把這招叫“法式貼面禮”。
可殲-10C也不是吃素的。氮化鎵雷達探出240公里,比陣風的砷化鎵雷達多出40公里視野,相當于隔著黃浦江能看清陸家嘴咖啡杯上的拉花。
PL-15E導彈射程標稱145公里,實戰中靠著雙脈沖發動機硬是干到181公里,末端6馬赫突防速度把“流星”導彈甩出三條街。最損的是價格——陣風2.4億美元的身價夠買四架殲-10CE,印度空軍買36架的錢夠巴基斯坦武裝兩個航空師。
說陣風能“撕翅膀”的俄專家怕是忘了五月初那場世紀空戰。印軍14架陣風帶著30架蘇-30MKI搞突襲,巴鐵42架戰機(大半是殲-10C)硬是打出零傷亡戰績。關鍵殺手锏就在體系作戰——空警-500預警機架起“天網”,量子通信數據鏈讓PL-15E導彈玩起“A射B導”,陣風的RBE2雷達剛開機就被電磁壓制成雪花屏。
反觀印度,A-50預警機指揮不動北約標準的陣風,S-400導彈差點把自家蘇-30當靶子打,這套“左右互搏”神功看得普京都想退群。
技術底牌掀開更尷尬,
陣風吹噓的“流星”導彈射程150公里,實際測試命中率不到45%,PL-15E的95%命中率直接碾壓。
殲-10C的KLJ-7A雷達有1000個T/R模塊,比陣風多出164個探測單元,發現隱形目標的概率高了兩成,俄專家死活不愿提的是,自家蘇-35的雪豹雷達在珠海航展被殲-10C全程壓制,火控參數差出三個量級。
俄專家這波“陣風封神論”,說白了就是給自家軍售找臺階下。蘇-57出口遇冷,米格-35無人問津,只能借法國戰機踩中國裝備來轉移視線。
但現代空戰早不是騎士單挑的年代,殲-10C背后站著空天一體化的中國空軍體系,預警機、電子戰飛機、數據鏈擰成一股繩,這套“組合拳”能把落單的陣風揍得找不著北。
下次再有人吹“撕翅膀”,建議他看看班公湖對峙時殲-10C怎么用龍伯透鏡戲耍陣風——東方智慧專治各種不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