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癥治療的漫漫征途中,5 年常被視為一個關鍵的節點。許多患者以為跨越了這 5 年的 “終點線”,就能徹底擺脫癌癥的陰霾,可事實并非如此。5 年后,部分癌癥仍存在復發的隱憂,而我們對 5 年生存率和復發率的理解,也需更加深入全面。
一、那些 5 年后復發風險仍高的癌癥 “難纏戶”
乳腺癌(激素受體陽性型) :
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約占所有乳腺癌的 60% - 70%,生長相對緩慢,對內分泌治療較為敏感。然而,術后 7 - 10 年可能出現第二個復發高峰 ,原因在于癌細胞可能潛伏在骨、肺、肝等組織中長期 “休眠”,一旦受到激素波動(如絕經后雌激素變化)的刺激,就可能重新活躍。
前列腺癌(中高危型) :
前列腺癌早期癥狀隱匿,中高?;颊撸ㄈ?Gleason 評分≥7 分、臨床分期≥T3 期)術后復發風險較高。其復發形式多樣,有局部復發(前列腺床)或遠處轉移(骨、淋巴結)。術后 5 年若 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持續升高,需警惕生化復發,約 10% - 20% 的患者可能在 5 年后進展為臨床復發。
子宮內膜癌(高危型) :
多數子宮內膜癌為早期低危型,但高危型(如漿液性癌、透明細胞癌、深肌層浸潤)易復發。約 70% 的復發發生在術后 2 - 3 年內,但仍有 10% - 15% 的復發發生在 5 年后,以遠處轉移(肺、肝、骨)為主。
黑色素瘤(晚期或轉移性) :
黑色素瘤惡性程度高,晚期(III/IV 期)患者即使經手術、免疫治療等綜合處理,仍可能長期潛伏微小轉移灶。它可在術后數年甚至 10 年以上復發,常見轉移部位為皮膚、淋巴結、肺、腦。
甲狀腺癌(分化型,如乳頭狀癌) :
分化型甲狀腺癌預后較好,總體 5 年生存率超 95%,但部分患者(如多灶性、淋巴結轉移廣泛、侵犯甲狀腺外組織)存在晚期復發風險。約 5% - 10% 的患者可能在術后 5 - 10 年復發,多為局部淋巴結復發或遠處轉移(肺、骨)。
結直腸癌(III 期及部分 II 期) :
III 期結直腸癌患者術后需輔助化療,但仍有部分癌細胞可能通過血液循環潛伏在肝臟等器官。術后 2 - 3 年為復發高峰,但約 10% - 15% 的患者在 5 年后出現肝轉移等遠處復發。
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尤其是腺癌) :
早期非小細胞肺癌(I/II 期)術后 5 年生存率約 50% - 70%,但腺癌易發生血行轉移(如腦、肝、骨)。部分患者可能在術后 5 - 10 年出現遠處轉移,尤其是未接受術后輔助治療或存在驅動基因突變(如 EGFR 突變)的患者。
二、5 年生存率與 5 年復發率:解讀背后的真相
5 年生存率并非 “終極目標” :5 年生存率是一個統計學概念,它表示某種癌癥經過各種治療后,生存 5 年以上的患者比例??蛇@只是對患者群體整體預后的一個大致評估,并非意味著患者只能活 5 年。不少癌癥患者在跨越 5 年后,依然面臨著復發的風險,它只是癌癥治療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而非終點。
5 年復發率因多種因素而異 :
不同癌癥類型、不同分期、不同個體的 5 年復發率差異較大。以癌癥類型來看,甲狀腺癌、乳腺癌等相對預后較好的癌癥,其 5 年內和 5 年后的復發率相對較低;而胰腺癌、肝癌等惡性程度高的癌癥,5 年生存率低,復發率也居高不下。
從分期角度講,早期癌癥經過規范治療后,復發率相對較低,隨著癌癥分期的進展,復發風險顯著增加。此外,患者的個體差異,如年齡、身體狀況、免疫系統功能、基因背景等,也會對 5 年復發率產生影響。
三、應對策略:跨越 5 年 “坎兒” 的關鍵之舉
積極治療與長期隨訪 :
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進行規范治療,無論是手術、放化療還是其他輔助治療,都要嚴格按照治療計劃完成。治療結束后,遵循醫囑進行長期隨訪至關重要。如乳腺癌患者術后每隔 3 - 6 個月進行一次復查,包括乳腺超聲、鉬靶、腫瘤標志物等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復發跡象。
健康生活與良好心態 :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體免疫力,降低復發風險。戒煙限酒、保持健康的飲食(多攝入新鮮蔬菜水果、全谷物、優質蛋白質等)、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如散步、瑜伽等),同時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長期壓力,調節情緒,因為慢性炎癥等負面因素可能促進腫瘤復發。
精準監測與個體化干預 :
部分癌癥可通過 ctDNA(循環腫瘤 DNA)監測微小殘留病灶,提前發現復發跡象,為個體化治療提供依據。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癌癥類型、分期等因素,制定個性化的治療和隨訪方案,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復發風險,提高長期生存率。
四、案例與數據:真實世界的啟示
演員朱媛媛于 2020 年確診癌癥,在與病魔抗爭近 5 年后,最終在 2025 年還是被病魔奪走了生命。這讓人不禁感慨,癌癥治療的艱難與復雜。
生存率與癌種差異:
不同癌種的 5 年生存率差異大得就像不同難度的登山路線。甲狀腺癌(5 年生存率 92.9%)、乳腺癌(80.9%) 等,就像攀登初級山峰,早期治愈率高,相對容易些;而胰腺癌(8.5%)、肝癌(14.4%)等,就像攀登珠穆朗瑪峰,因癥狀隱匿、易轉移,生存率低,困難重重。
個體化差異的影響:
即使同一種癌癥,也像不同選手參加同一場比賽,分期不同、治療是否規范以及患者依從性不同,預后也大相徑庭。比如早期肺癌,5 年生存率能高達 80%,而晚期肺癌,生存率則不足 5%。
癌癥治療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5 年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而非終點?;颊咝枰_認識 5 年生存率和復發率,以積極的心態和科學的方法應對疾病,才能在這場 “馬拉松” 中跑得更遠。
規范治療、長期隨訪和健康生活是戰勝癌癥的關鍵,而醫學的不斷進步也在為癌癥患者帶來新的希望和曙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