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話劇影像《初步舉證》,朱迪·科默演技炸裂,109分鐘獨角戲,每一秒都在撕裂父權社會的偽善面具——在男性制定的規則中,女性從受害者淪為“共犯”,只需一套名為“完美受害者”的荒謬標準。
在映后對談中,戴錦華老師的解讀更是直擊人心。
|“完美受害者”本質是性別暴力的幫兇
戴錦華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完美的犯罪和完美的受害者,本身都是在父權邏輯內部被想象、被制定出來的。”
泰莎是劍橋法學院的高材生,也曾是父權規則的“執行者”。她曾冷冰冰地質問受害者“為什么自己脫掉衣服?”“為什么沒有明確說不”……
可當她被侵犯后,這套標準立刻化作刺向她的刀鋒:因與性侵者曾有過親密關系、一起喝酒等“不完美”細節,被質疑動機不純,甚至被貼上“預謀報復”的標簽,而當她無法精確還原案發細節時,她的證詞又被認為不可信。
當法律要求受害者必須“完美”才能自證清白時,本質上已默許男性享有“不完美”特權——畢竟,從未有人問性侵者“為什么管不住下半身”。
|男性書寫的法典中,性侵案是“他說VS她說”的權力游戲
全球三分之一的女性都曾遭受性侵,卻僅6%性侵案定罪,76%受害者因恐懼二次傷害選擇沉默。
法典苛求證據精確到分秒,卻無視創傷對記憶的摧毀;質詢變成對受害者私生活的公開處刑,而施害者沉默即可享受“無罪推定”。
就如戴錦華教授所說:“不論我們女性今天贏得了怎樣的解法,在法律、社會、政治的意義上被賦予了什么權利,我們仍然遭遇著無法用語言去表述的不公。”
當泰莎崩潰質問“為什么我要證明自己值得被相信”時,身后是無數“不完美”的受害者身影,該受審判的從來不是受害者,而是這個吃人的制度。
|「能做什么,就做什么」
最后施害者朱利安被判無罪時,這讓人不禁發問:我們還能做什么?
戴錦華教授給出了答案:“能做什么,就做什么。”
泰莎在敗訴后說:“我這樣做只是為了保護其他女性?!?br/>在系統性壓迫面前,反抗注定是西西弗斯式的——但巨石必須被一次次推起,直到父權高墻崩裂。
改變可以從拒絕用“完美”綁架任何女性開始,我們不需要完美受害者,而是需要拆掉父權社會的裁判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