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華僑報》總主筆 蔣豐
近日,日本農林水產大臣江藤拓一句“我從不買米,支持者送的米堆成山”,在米價暴漲、民眾啃著面包罵街的寒冬里,像一記響亮的耳光抽在所有掙扎求生的普通人臉上。這哪里是失言?分明是日本政治精英們用金湯匙敲著銀碗,對底層發出的嘲諷——你們為幾粒米發愁,我們卻連米缸都裝不下!
應該說,江藤拓的荒誕言論,不過是日本政壇“何不食肉糜”俱樂部的最新入場券。米價翻番,家庭主婦在超市對著空蕩蕩的米架抹淚,這位“米缸富翁”卻炫耀著政治獻金堆出的“米山”。這讓人想起1993年“米騷動”時,日本民眾寧可餓肚子也不吃進口糙米的倔強——他們要的不是糧食,而是尊嚴。而如今,江藤拓用一句“贈米太多”,將這種尊嚴碾成了碎米渣。
更可悲的是,這不是某個政客的嘴瓢,而是整個日本政治體系的潰爛。江藤拓之流,不過是“世襲政治”流水線上的合格產品:父親當過總務廳長官,自己靠家族政治遺產坐上大臣(部長)寶座。他們從未擠過電車、沒進過超市、沒為孩子的學費發過愁,卻大言不慚地制定政策。這種“政治貴族”對民生的無知,比當年中國晉惠帝的愚鈍更令人齒冷——至少晉惠帝是真傻,而他們是揣著明白裝糊涂!
還要看到,米價暴漲的背后,是日本農業政策的集體潰敗。2024年高溫減產,政府卻像頭笨重的恐龍,直到2025年3月才慢悠悠釋放儲備米。31.2萬噸大米?在物流癱瘓、農協卡脖子的現實面前,這點米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更荒唐的是,江藤拓竟建議“直接賣糙米”——他大概不知道,日本主婦連電飯煲都設定好了精米模式,糙米?那是給牲口吃的!
這種“何不食糙米”的政策,和“何不食肉糜”的言論,本質上是同一棵毒樹上結出的兩顆惡果。日本農業被農協綁架,米價常年是國際市場的兩倍,農林水產省卻成了“農水族”議員的提款機。江藤拓們坐在農協的宴席上,舉著清酒高呼“米價不貴”,而普通家庭卻在為下一頓飯發愁。這不是政策失誤,這是赤裸裸的掠奪——用民眾的饑餓,喂養政治精英的貪欲!
石破茂緊急換上小泉進次郎,指望靠“政治明星”的面子工程救場。但問題在于,小泉進次郎和江藤拓有什么區別?一個靠“爹”,一個靠“臉”,都是政治世家的提線木偶。指望他們解決米價問題,不如指望富士山噴發把米價壓下去。更諷刺的是,自民黨剛經歷“黑金丑聞”、“商品券丑聞”,現在又添“米山丑聞”——執政的日本自民黨正在演變成為“丑聞批發部”!
江藤拓事件撕開了日本政治最丑陋的傷疤:政治精英與民眾,早已不是同舟共濟的伙伴,而是你死我活的仇敵。當官員們坐在政治宴席上大快朵頤時,民眾卻在為幾粒米流血流淚。這種撕裂,不是一句“失言”能掩蓋的,也不是換幾個大臣就能夠解決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