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男人/女人最好的醫美”到“體制內戰袍”,再到“打工人通勤路上的經典原皮”,沖鋒衣這把火燒得有多旺?就不用船長多介紹了吧。
然而,沖鋒衣和沖鋒衣之間,也是不一樣的!價格、面料、穿著體驗,方方面面都有差異。根據網友的民間總結,沖鋒衣界的鄙視鏈如下:
(僅供參考,并不權威)圖源:小紅書@愛徒步的**、@喵喵懂**
有錢就穿鳥(始祖鳥),入門就穿駱駝,是不少人對于沖鋒衣的初印象。
但是在始祖鳥和駱駝之間,其實還是有猛犸象、北面、狼爪、迪卡儂、伯希和等第三個選擇。
尤其是伯希和,這幾年的風頭之強勢,剛剛準備赴港上市。(船長OS:一看就是掙大錢了!)
伯希和將上市?它真的能成為始祖鳥平替嗎?
好吧,上不上市這個問題,我知道Yoo友們并不關心。
但能讓伯希和走到上市這一步,收入從2022年的3.8億元漲至2024年的17.6億元,市占率擴大到5.2%,并且躋身國產三大高性能戶外品牌之一的這個原因,說起來就有點意思了。
圖為:伯希和招股書
伯希和身上的三大標簽:平價國產沖鋒衣、比某駝好穿、始祖鳥平替。(不是拉踩!不是廣!)
這就是船長在社交平臺上提取到的,有關伯希和的三個關鍵詞。
從大家最關心的價格方面入手——
在沖鋒衣這個品類,伯希和(某寶旗艦店)在售的最貴的一款為北極星PRO,折后價在2307元左右(最近618價格有波動),賣得最好的一款則為經典系列,折后價在456元上下。
圖為:某寶旗艦店里的伯希和沖鋒衣產品
在叫得出牌子的沖鋒衣里面,伯希和400出頭的定價,可以說比較非常符合中端沖鋒衣的定位區間。比駱駝的略貴點,和探路者則價位基本持平,處于400-600元主攻大眾市場的均價。
爆賣的經典款,是伯希和的基本盤。
而其沖高端的2300+的北極星PRO,則是其認為的“全村的希望”、“始祖鳥的平替之王”。
圖左為:駱駝淘寶旗艦店,圖右為:探路者淘寶旗艦店
眾所周知,在品牌心智度和普及度上,始祖鳥著實稱得上是高端沖鋒衣界里的佼佼者。
然而,像隔壁始祖鳥,一件沖鋒衣的價格出手就在4000-8000元,甚至過萬。比如,其經典的ALPHA系列售價為7000元,BETA系列售價為4500元。
圖為:某寶旗艦店里的始祖鳥沖鋒衣產品
船長明白,在看的各位老板也不是沒有拿下鳥的實力,但是吧,我們想要更有性價比的選擇。
伯希和瞅準的就是這個差異市場,所以打出了“用1/3價格實現始祖鳥90%性能”的旗號。
其在2013年自研的科技PT-China,使其實現防風防水透濕三合一的效果,獲得了更多定價權。后來他又外采高端面料eVent藍標,正是對標的正是始祖鳥的“王牌之一”Gore-Tex Pro。
圖源:淘寶
因此,平價、平替,也成了伯希和在社交媒體上傳播營銷的關鍵詞。
他也正是憑借著“平替之王”這個title,用性價比的優勢,順利地撕開了市場,并且得益于其在某紅書上的庫庫投廣,精準捕捉消費者,這才使得其越賣越好。
除此之外,請明星成毅代言,也是為其賺足了流量。用流量帶動銷量,伯希和確實表現不錯。
畢竟,這家伙在2022-2024年營銷上的投入,僅是研發投入的1/15。
圖源微博:@PELLIOT伯希和
PS:補充一下,伯希和在2022-2024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360萬元、1980萬元、3150萬元,占其營收比重分別為3.58%、2.17%和1.78%,可見是在逐年下跌的。
而隔壁探路者的研發費用率穩定在4.8%-5.2%之間;駱駝股份近三年的研發費用率也在3.2%-4.0%之間。研發和營銷的蹺蹺板失衡,也成了其新的頭疼問題。
陷入取名爭議?被誤認為“舶來品”的國貨?
此外,在一片祥和、積極向上的背后,伯希和身后還藏著一顆“定時炸彈”。
“因為伯希和和盜竊敦煌文物的法國探險家保羅·伯希和(Paul·Pelliot)同名,我不買。”
有人表示,伯希和想要成功?那就只有改名。
圖源:小紅書@一堆兩堆三四*
伯希和這個品牌如今滿身的爭議,有一大半都是因為這個名字。
據紅星新聞整理,網上曾瘋傳過一張網友截圖到的,“PELLIOT伯希和”公眾號在2015年的推文截圖,其稱,“伯希和的創立,是為了紀念法國探險家——保羅·伯希和。”但目前,該推文已經被刪除,無法找到了。
而這個人,曾在1908年,在中國敦煌石窟探險時,在未經中國政府許可的情況下,僅僅花了500兩白銀,就從中國敦煌“購買”(非法盜竊!)走了一共約7000件珍貴文物。
這也引起了眾多網友對該品牌的質疑和憤怒。不過,伯希和如今在首頁上,解釋“品牌名源自‘伯牙撫琴,高山流水’的中國傳統故事,意在倡導大家回歸自然,共赴山海之約。看得出來,伯希和非常想和過去的“傳聞”做切割了。
并且伯希和客服對于品牌名字的爭議表示,“我們品牌跟法國人伯希和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如今的伯希和在營銷策略上,更強調自己的中國基因,是走中國高性能戶外生活方式的品牌。
只不過,瞅這英文名以及其官方微博曾用頭像中顯示的“法國高端戶外品牌”,真是尷尬了。
圖源:微博@PELLIOT伯希和
當然,以前借外國品牌勢力營銷的,也不是沒有……
比如很長一段時間,大家以為MINISO是日本品牌。國產品牌越來越有自信,是一件好事,就是伯希和當年取名字的時候不咋講究。
圖為:伯希和官網
并且哈,伯希和的產品質量問題也不是100%完美。
因為網友發現,其安徽產和北京產的沖鋒衣,在版型、厚度以及做工上來看,完全不一樣!!!
前者的質量明顯優于后者,這就導致大家被迫陷入“開盲盒”,并且紛紛質疑其品控不到位。
對了,對于伯希和稱“質檢報告屬于商業機密,無法為其頗有質量爭議的羽絨服產品提供”這件事情,也是眾多網友非常不理解的點。
總之,伯希和想要繼續沖?或許上面的問題,得給大家一個答案。要不然,用性價比顛覆市場是一時,產品質量和售后才叫長期主義。
最后一句扎心總結,“上市不是終點,而是馬拉松的開始。畢竟,咱們消費者可以為你‘平替’買單,但不會為‘平替’的情懷無限續杯。”
靠平價、平替賺得盆滿缽滿的品牌,更需要注意大眾的情緒。更何況,就按照目前沖鋒衣往百元這個價錢上卷,沒兩把刷子,以后真不好說。
參考資料:
1.紅星新聞《戶外品牌“伯希和”走紅,被指其名稱系紀念劫走敦煌文物者!客服回應:跟法國人沒有任何關系,會反饋至相關部門》
2.36氪未來消費《騰訊3億押注,2年收入漲3.6倍,沖鋒衣「平替之王」如何煉成?》
3.金融界《“始祖鳥平替”赴港IPO:銷售費用為研發費用15倍,產品質檢報告成謎,靠營銷狂奔的伯希和還能跑多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