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太行風|相慰平生——孫犁和冉淮舟的文學情誼

0
分享至

相慰平生

——孫犁和冉淮舟的文學情誼


孫犁(右)與冉淮舟(1979年攝于天津孫犁寓所)。 冉淮舟供圖

不久前,在保定光園舉辦的孫犁手稿著作收藏展,是孫犁研究領域的一件大事。

之所以稱“大事”,是因為如此集中展示孫犁的手稿著作,過去從未有過。展覽規模不算大,但展出的都是未曾示人的精品,在孫犁研究中具有稀缺性和珍貴性,其容量和影響不可小覷。這個展覽,不僅能讓觀眾目睹孫犁這位文學大師的手跡和創作成就,也能讓大家了解冉淮舟在孫犁文學作品的收集、整理、編輯和出版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能夠為孫犁研究提供難得的第一手資料。

這次展出的孫犁手稿著作,均為“平原書屋”藏品,冉淮舟贈送。冉淮舟是孫犁得力的文學助手,也是荷花淀派重要成員之一。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起,他協助病中的孫犁做了大量文字工作,結下深厚的情誼,也從孫犁身上承襲了寶貴的寫作經驗,在文學評論和文學創作等領域取得了一定成就。


2025年4月28日,冉淮舟先生(中)與孫犁之孫孫瑜、外孫女張璇觀看孫犁手稿著作收藏展。 苑英科攝

孫犁與冉淮舟的文學交往,譜寫了當代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描述兩人的關系,唯有“相慰平生”四字可以概括。具體來講,三句話:事業相助,情感相慰,文脈相承。

孫犁的文學創作扎根冀中,與保定有著不解之緣。荷花淀文學流派,是從保定起源和發展起來的。荷花淀派的重要成員,也大都生活于保定。因此,在保定舉辦這樣一個展覽,是一次“還鄉之旅”,讓人感動、欣慰、興奮,對于領略和學習老一輩文學工作者的品格和情操,傳承紅色文脈,推進文藝創新,有著重要意義。


孫犁1963年所寫《文學短論》新版后記手稿。 苑英科攝

孫犁是河北省安平縣人,出生于1913年。他在保定育德中學讀完初中和高中,畢業后曾兩次到北平工作。1936年到安新縣同口鎮小學任教,白洋淀水鄉的秀麗風景,白洋淀人民的人情美、人性美,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為他日后創作《荷花淀》等文學作品奠定了生活基礎。抗日戰爭爆發后,他在家鄉投身抗日斗爭,一直從事抗戰宣傳和教育工作。1949年初進入天津,在天津日報社工作直到離休。

冉淮舟是河北省高陽縣人,出生于1937年。1951年初插班考入保定第一中學讀書。當時,孫犁編輯的《天津日報·文藝周刊》推出了中學生劉紹棠等人的作品,在熱愛文學的青少年中產生了巨大影響。在保定一中,有一批孫犁的忠實讀者,較為突出的有冉淮舟、韓映山、任彥芳等人。

1956年,冉淮舟高中畢業,考入南開大學中文系,有了更多便利條件學習和研究孫犁的作品。1959年12月,他給孫犁寫了一封信,談到自己正在撰寫一部關于孫犁作品研究的書稿,渴望向他當面請教。孫犁很快給他回信,對他進行了熱情鼓勵。同時告訴他,自己身體不好,不能讀書,也不能長時間地談話,等病好后,一定找他談談。冉淮舟這才知道孫犁1956年在創作《鐵木前傳》的過程中,一度患病住院治療,并在外地療養了三年。

1961年大學畢業前夕,冉淮舟完成了《論孫犁的文學道路》一書的初稿。他把書稿投到天津《新港》編輯部,刊物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萬力看到書稿后,決定發表關于評論《鐵木前傳》的章節,并想辦法把他留在了《新港》編輯部工作。

1961年10月,冉淮舟和幾位同事拜訪了孫犁。交談中,冉淮舟談到,在南開大學圖書館查閱有關資料時,看到《天津日報》上署名紀普、孫蕓夫、縱耕、少達、石紡的一些文章,他覺得這些署名都是孫犁的筆名。孫犁微笑著認可。冉淮舟提出,可以把這些文章編輯在一起,出一本書。這時,孫犁取出一個信封,里面裝著的正是上述幾篇文章的剪報。于是,冉淮舟便去天津市人民圖書館,查閱、抄錄《天津日報》上的這些文章,結集為《津門小集》一書出版。

冉淮舟把《論孫犁的文學道路》的初稿送給孫犁請教。1961年11月14日,孫犁給他寫了一封信,對這部書稿提出了中肯的意見,讓他把一些空泛的說明、原文的引用、情節的敘述,以及對當時環境的詠嘆歌頌等內容,盡量刪節,使文章顯得單純明確。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其他方面的修改意見。

1962年春天,在冉淮舟的幫助下,孫犁編排了《風云初記》第三集的章節,并重寫了尾聲,使這部長篇小說得以保持較為完整的面貌。當年11月,冉淮舟去北京頤和園云松巢,協助孫犁校對《風云初記》一、二、三合集。工作一天后,孫犁有些不適,冉淮舟便獨自一人到人民文學出版社招待所住下,把全書校完。1963年3月,《風云初記》第一、二、三集合本出版,在贈送冉淮舟的樣書上,孫犁寫下了這樣一句話:“謝你為此書出版所做的長時間的令人感動的努力。”

1963年,冉淮舟幫助孫犁編輯《文學短論》一書,收錄作家二十七篇文藝理論文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這一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冉淮舟散文集《彩云》,孫犁親自審閱清樣,把意見記在最后一頁的背面。

1964年,在冉淮舟協助下,孫犁結集出版了詩集《白洋淀之曲》,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收錄了作者寫于1939年至1950年的七篇敘事詩。

同年,冉淮舟協助孫犁重新編輯和出版了《文藝學習》一書,根據《區村和連隊的文學寫作課本》油印原本,把后來版本中刪去的內容,經過選擇和調整,又添補進去,恢復了這本書的原貌。同時增加了“新版題記”和兩篇附錄,即《怎樣體驗生活》《和下鄉同志們的通信》。


孫犁1963年所寫《白洋淀之曲》附記手稿。 苑英科攝

對于協助孫犁工作,冉淮舟有著極高的工作熱情和專業素養,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他曾謙遜地說:“作為一個編輯,協助一位正在養病的前輩作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是義不容辭的。我也只不過做了一些搜集、抄錄、編排、校對的工作……”

對于冉淮舟的工作,孫犁高度肯定,且心懷感激。1962年2月8日,在給冉淮舟的信中,他這樣寫道:“收到你寫來的信和抄來的稿,面對著你那抄寫得規規矩矩、整整齊齊的字體,我感激得無話可說。這些短稿,本來棄之無甚可惜,我竟同意累你去抄寫它,只是因為一個人病了之后,常常有無能為力之感,也就顧不得你的煩勞了。你們正在年輕有為,但常常要付出精力去做這些意義不大的工作,有時還要說是‘一種學習’,這就是我在感激之余,無話可說的原因。”

在《津門小集》后記中,孫犁寫道:“我想說明的只是:淮舟同志輯錄這些短文,是對我養病期間很大的一種幫助,一種鼓勵和一種安慰。”

在《文學短論》新版后記中,孫犁寫道:“我也知道,他(冉淮舟)所以要這樣爽快地擔當起來,是因為他深切地關懷我的病,并深切地了解我病中的心情。他時時刻刻想到這些,并且認真地、常常是令人毫無遺憾地去做了。”

《津門小集》出版后,孫犁給冉淮舟送來一百元錢,讓他買一些書看。當時,冉淮舟已經不像上學時那樣困窘了,除了工資,還有稿費收入,他沒有收下孫犁的贈金,要把錢還給孫犁。孫犁有些著急地說:“我是讓你買些書看。我買書都是讓你去辦,你還要我去給你買嗎?”看到孫犁的態度如此認真和誠懇,冉淮舟只好把錢收下,用這些錢,買了一套《魯迅全集》,抱去請孫犁簽名留念。2013年,冉淮舟又把這套書贈給了孫犁的小女兒孫曉玲。

1963年2月18日,為《文學短論》一書的出版事宜,孫犁在北京時和出版社商談,遇到了一些阻礙。他想打退堂鼓,便把自己的想法寫信告訴了冉淮舟。3月1日,冉淮舟在給孫犁的信中,對他進行了勸說:“關于《文學短論》,怎么又不想印了?我曾估量過出版它的價值,不但對當前評論的文風會產生良好的影響,就是對于創作,也仍不失其切實的指導意義。還是出吧!選本,我意最多抽掉四分之一,保留十萬字以上。”這封信,不僅給孫犁以情感上的支持,也堅定了他出版這本書的決心。


4月28日,保定光園。 苑英科攝

除了協助孫犁進行文稿編輯、書稿校對和聯系出版事宜,冉淮舟還在京津冀等地的圖書館和文化館搜集、抄寫、整理孫犁在戰爭期間發表的文字。如果沒有他的努力,孫犁的許多文章很可能湮沒在陳舊的報刊中不為人知。人們所熟知的短篇小說《琴和簫》,就是這樣被發現的。

1962年7月,冉淮舟回到冀中平原體驗生活。一次,在肅寧縣文化館,發現了幾張1943年的《晉察冀日報》。令他驚喜的是,在4月10日的文藝副刊《鼓》上,刊登著孫犁的短篇小說《爹娘留下琴和簫》。這是他從未見過的作品,于是便懷著急切的心情把小說讀了一遍,認為這是一篇難得的佳作,還用了半天時間,把這篇五千多字的小說抄了下來。

回到天津后,他把抄錄的作品送給孫犁看,并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這樣一篇好作品,為什么沒有收進后來的作品集中?孫犁很激動,對冉淮舟說:“我并沒有忘記這篇作品,而是有意把它放棄了。原因是:在這篇作品發表以后,有些同志說它過于‘傷感’,因此就沒有保存它。這篇作品里寫到的一些場景,后來在延安又寫進了《蘆花蕩》和《白洋淀邊一次小斗爭》里。”當天晚上,孫犁為這篇作品寫下了一篇附記,覺得它并沒有什么嚴重的傷感問題,同時認為它里面所流露的情調很單純,它所包含的激情,也比后來的一些作品豐盛。

后來,這份珍貴的手抄稿件再次遺失。冉淮舟曾先后到天津市人民圖書館、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檢閱所存《晉察冀日報》殘卷,卻再也沒有找到這篇作品。終于,他在《人民日報》資料室找到這篇小說,又抄給了孫犁。1980年,孫犁把這篇作品交給《新港》雜志重新發表,篇名改為《琴和簫》。還寫了一段附記:“今重印于此,是青春之旅,次于晚途;朝露之花,見于秋圃。文事逸趣,亦讀者喜聞樂見乎!”

1963年底,冉淮舟搬到天津市郊區,一去三年。有時回到市里,一定去看望孫犁。當時,孫犁感到自己的身體不好,便分幾次把整理好的一些東西交給冉淮舟保存,其中有他的舊稿、著作和三十多張照片,以及冉淮舟寫給他的信件。拿到這些珍貴的東西后,冉淮舟便想給它們找一個安全的地方。帶到鄉下或者留在天津都不大安全,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把這些東西送到保定,交給愛人保管。1967年4月,他的愛人帶著這些文稿,從保定來到天津。冉淮舟回憶說,盡管有著一些曲折,但《關于〈荷花淀〉被刪節復讀者信》《為外文版〈風云初記〉寫的序言》《關于兒童文學》《進修二題》等文稿,終于保存下來了。

孫犁寫給冉淮舟的信件保存較好,后來以《幸存的信件》之名出版。孫犁“序言”中寫道:“我想,如果淮舟在1966年以前,也把這些信件退還給我,那一定是只字不存了。那時他曾經把他搜集到的我的舊作一束,交我保存,其結果就是如此。”

1981年,冉淮舟調到北京工作后,依舊協助孫犁編輯出版了七卷五冊的《孫犁文集》,以及《耕堂雜錄》《孫犁詩選》等著作。

在編輯《孫犁文集》的過程中,冉淮舟編撰了《孫犁著作年表》《孫犁作品單行、結集、版本沿革年表》,形成了研究孫犁文學創作較為完整的一套資料。孫犁在“文集自序”中寫道:“書籍遭焚毀之厄,散失殘缺,搜求甚難。幸賴冉淮舟同志奔波各地,復制原始資料多篇,使文集稍為完善充實。淮舟并制有著作年表,附列于后,以便檢覽。”


1964年8月29日,孫犁致冉淮舟信。冉雨姿攝

冉淮舟和孫犁的文學交往,出于他對孫犁的敬重和對孫犁作品的熱愛。這種“熱愛”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人生一種難得的際遇。孫犁老友、著名作家王林曾在日記中寫下:“孫犁同志得此助手,一生何其幸也!”冉淮舟多次表示,能夠協助孫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是他一生中的榮幸。

2022年7月,在孫犁逝世二十周年之際,冉淮舟出版了《欣慰的回顧》一書,收錄了他后來撰寫的紀念孫犁的文章,記錄了他和孫犁多年的交往,洋溢著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感。這次在保定舉辦孫犁手稿著作收藏展,是他又一次“欣慰的回顧”。

冉淮舟不僅是一位出色的文學編輯、評論家,還是荷花淀派的重要作家。他從天津調到當時的鐵道兵文化部任創作組長,后到解放軍藝術學院從事教學工作。冉淮舟與他人合作創作了長篇報告文學《留給后世的故事——冀中抗戰史話》《奇特的戰場——晉察冀抗戰史話》,反映百團大戰的長篇報告文學《北方有戰火》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冉淮舟創作出版的散文集《彩云》《農村絮語》、詩集《鄉情》、長篇小說《綠的田園紅的血》《不容進犯》等作品,具有冀中平原濃厚的鄉土氣息,把冀中人民的人情美、人性美和燕趙風骨有機結合起來,成為荷花淀派不可多得的文學佳作。

孫犁曾言:“文章寫法,其道則一。心地光明,便有靈感,入情入理,就成藝術。”冉淮舟不懈的文學追求,主線分明,但也是立體的、豐富的,以一種向美的力量,譜寫了一曲曲“美的頌歌”。(苑英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縱覽新聞 incentive-icons
縱覽新聞
河北新聞網,由河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是河北省最具權威、最具影響力的新聞門戶網站。
57009文章數 75638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洞天福地 花海畢節 山水饋贈里的“詩與遠方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溪县| 平度市| 贡觉县| 那曲县| 三台县| 宁河县| 湛江市| 河池市| 新巴尔虎右旗| 蓬莱市| 星子县| 嘉禾县| 兴宁市| 天峨县| 尉氏县| 太湖县| 泽普县| 岢岚县| 新源县| 来宾市| 蒲城县| 密云县| 庆云县| 乡宁县| 漾濞| SHOW| 安图县| 固原市| 班戈县| 蕲春县| 五河县| 武隆县| 新兴县| 沙洋县| 惠安县| 高尔夫| 会同县| 松原市| 南投县| 德江县| 崇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