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被彈劾下臺的韓國前總統尹錫悅宣布退出執政黨國民力量黨。目前距離韓國6月3日舉行大選還剩下不到20天的時間,選前的拉票戰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執政黨國民力量黨內不斷傳出聲音,要求執政黨盡快和尹錫悅進行“切割”,否則執政黨一直要背負為緊急戒嚴負責的包袱,恐怕將拖累本就不景氣的選情。
尹錫悅在聲明中表示,他之所以選擇離開這個“讓他成為總統的政黨”,是為了幫助保守陣營在即將到來的大選中取得勝利。尹錫悅聲稱,“雖然離開了黨,但仍會以白衣從軍的姿態守護國家的自由與主權”。這番話聽起來頗有壯士斷腕的意味,但不少人對此并不買賬,畢竟,尹錫悅此舉并不突然。早在4月初,他就因被判違反憲法、擅自下達緊急戒嚴令而遭到罷免,國民力量黨內部多次有人發聲,要求與其“劃清界限”,以免影響選情。
尹錫悅(資料圖)
在尹錫悅宣布退黨后,金文洙表示,尊重尹錫悅的意愿,努力讓國民力量黨成為更加團結、革新、符合國民意愿的政黨,自己也將努力成為這樣的總統。韓國輿論普遍認為,與破壞憲政、造成民生崩潰的尹錫悅徹底切割,是金文洙及國民力量黨在此次總統選舉中爭取民心所必須跨過的門檻。如果連這一點都無法以讓國民信服的方式妥善處理,那么無論是候選人還是政黨,都不應再聲稱要重新執掌國政。
韓國當下,年輕群體頗為支持李在明。然而,國民力量黨根基尚存,雖整體支持率遠不及李在明,但其超30%的支持率,仍有一搏之力。據韓國民調機構在上個禮拜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韓國大選最終應當是確立為李在明、金文洙以及李俊錫三人之間展開。總體來看,整個支持率占據最大優勢的仍然是李在明。他一個人就已經獲得了超過50%的支持率,截至上周日,總體支持率達52.1%,位居榜首。若無意外,后續當選者應是李在明。
李在明(資料圖)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背景下,李在明罕見就臺灣問題作出表態。他表示,““中國大陸和臺灣打不打仗,跟我們有什么關系?”,他奉勸韓國不要卷入臺灣問題。有分析認為,與奉行親美準則的尹錫悅不同,李在明一直致力于在中美兩國之間尋找平衡,同時與中國保持良好合作。從他在臺灣問題上作出的這番表態,也看得出來他走的是一條與中國和睦相處、攜手共進的道路。
這一表態對中韓關系有著積極意義,中國始終反對外部勢力干涉臺灣問題,李在明的立場可能緩解中國對韓國在地區安全問題上的顧慮。中韓兩國經濟聯系緊密,韓國對華出口占其外貿總額的近四分之一,如果李在明當選并兌現承諾,中韓關系有望進一步改善,為韓國企業在華市場創造更多機會,這一表態也有助于韓國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避免選邊站隊的風險。
李在明(資料圖)
而對于李在明的表態,日本媒體《產經新聞》發文稱,李在明關于臺灣問題的表態屬于不負責任的言論,讓日本感到了困惑。但相比較于李在明對于日本造成的困惑,其對于臺灣問題的認識不足是更嚴重的事情。不得不說,日本右翼對于臺灣地區的情結揮之不去。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就曾經表態“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事實上對于李在明所屬的韓國進步派來講,更加關注的應該是日本極右翼拒不認罪的問題,而非中國內政臺灣問題。
與其說李在明是“親華派”,倒不如說他是“務實派”。比如在關稅問題上,李在明就強調不能輕易向美國讓步,這只會讓韓國的國家利益受損。他還指出,美韓同盟對韓國固然很重要,但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與中國、俄羅斯等鄰國的關系同樣也很重要。顯然,李在明延續了文在寅的外交立場,即維護美韓同盟,并全力與中俄等大國發展關系,并緩和半島局勢。這個立場,對真正關心國家命運的韓國人來說,才是正確的做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